哪怕不时时翻阅,收藏起来也是好的。就算做不到代代相传,但至少能藏个一二十年。这种情况下,必是更愿意购买质量更好的买雕版印刷物。

相对而言,活字印刷在印品的美观上就欠缺很多。

就连最基础的字体对齐也常有问题。

每一个活字是单独制作,印章的大小上如何保持完全一致?用药水固定活字时如何保证位置在一条直线上,不会发生脱落移位等问题?

精益求精,当然能制作出印刷效果尚佳的活字。

然而,一套活字少则三四千,多则数万。这比刻一套雕版的成本更高,小作坊负担不起这样的活字成本。

没了成本优势,活字印刷术还存在一个极大的劣势。

雕版是整篇刻字,它无需排版。活字却要增加检索字体逐一放入板框,再进行核查的步骤。找字费时,人工费用增加。

朱元璋一点也不意外活字印刷术因此被冷遇。

就听水镜播放: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在宋朝却没有得到重视,雕版印刷仍旧统治印刷界。

沈括在《梦溪笔谈》写出原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活字印刷术胜在灵活,但它在诞生后的几百年间,很多时候没有对应需求。大多刊印物的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不似现代每天有新的海量资讯充斥媒体。

当时的读书人更追求印刷品的艺术美观性,自然而然不可能舍雕版而用活字。

那么有没有例外情况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