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记录“胡椒每斤准钞一十六贯,苏木每斤八贯”,用这个标准把胡椒当做俸禄发出去。
此处能看到永乐帝是在子承父业,他过于认真向老爹学习了。
朱元璋用大米折价为官员俸禄,率先做出了用实物作为薪资的“制禄以米”示范。judy改用起胡椒,而买卖所得的高额差价流入皇帝私库。
此先例一开,后来的明朝皇帝有了效仿的典范。
然而,胡椒与大米有本质的区别。
大米是每天都要吃的主粮,胡椒却只是一味佐料,本质上就有需求量差异。
胡椒折价为工资发到官员手里,这玩意又不能当饭吃当衣服穿,必须把它卖出去换取其他生活必需物品。
胡椒开始不断流入大明市场,当对它的需求供大于求时,价格势必下跌。
于是,官员们又一次被老朱家的政策给撵到坑里,到手的俸禄再次贬值。
这种糟心事,搁谁谁愿意?
当强势的永乐帝去世后,朱高炽继位不满一年病逝。
朱瞻基继位再搞了一次官方下西洋,但不等宝船归来,他就死了。
后来就是朱祁镇年幼继位,大臣们怎么可能支持皇帝再搞出海,下西洋一事也就彻底终结于英宗时期。
牵一发而动全身。
宝钞已经名存实亡后,大量胡椒涌入市场扰乱物价,而让贵金属再次升值。
白银被动地开启了它成为明朝流通的大额货币之路。国内银矿产量少的根本问题却没有解决,那让银价进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