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他是“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五柳先生, 放弃官职,宁可扛着一把破锄头,守着几畦荒草比菜苗还要茂盛的菜地贫困度日, 也不愿意像这片黑暗低下头颅。1
纵然之后也有李白王维等人也会写诗。
他们说“陶令日日醉, 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 漉酒用葛巾。”2
也说“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3
更有“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4
他们不解那个从前“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的陶渊明怎么会在做官几年后,毅然决然的抛弃这一切,每日与农人在一起,不顾这个社会的黑暗腐朽, 不顾家人的困顿贫寒。5
念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时候, 真的就能那么自在安心吗?6
曾经的姜烟也有这样的想法。
可现在她明白了。
比起在尘世挣扎那些他做不到的事情, 不若在得到过, 又经历了失去过之后,做个真正的自己。
陶渊明从来不需要有人理解他。
他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内心塑造,以最平淡的诗句,写尽他的渊深朴茂。
姜烟笑容越来越明显,耳边的琴声从一声声断续残音, 与周围鸟叫虫鸣应和, 谱写出最美妙的一首曲子。
姜烟双手交叠, 朝着陶渊明的方向恭敬一拜:“多谢先生,我听见了!”
那张无弦琴的琴声,是她听过最好听的曲子。
琴声最后,姜烟被浓浓白雾笼罩,感觉面上飘过桃花瓣,眼前逐渐出现一点光点。
她上前走了几步,面前豁然开朗!
映入眼帘的是华丽肃穆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