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年事已高, 干脆当做没看见, 称病不出。
遏必隆也是明哲保身的态度,面对鳌拜的行径充耳不闻,更不会阻止。
被架在龙椅上,日渐长大的小皇帝也逐渐看明白了这一切。
1665年,十一岁的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氏大婚。
1667年,索尼去世。
但在索尼去世之前,许是为了赫舍里一族, 又或者是不想另外三家日子好过。索尼奏请康熙亲政。
姜烟看着反复推辞来推辞去的君臣,只觉得虚伪。
托腮靠在一旁,见索尼走后, 才对面前的玄烨说:“索尼跟遏必隆有仇, 因为遏必隆试图干预过皇后人选, 又看不惯鳌拜称大,看苏克萨哈也多有厌恶。他现在请你亲政,是为了族人,还是为了自己的身后事?”
姜烟好歹也是看过那么多名臣斗智斗勇的。
索尼这个举动其实就是在向玄烨示好。
毕竟,因为他们这几位的不作为, 鳌拜都敢直接忽略皇帝的意思, 甚至敢假传旨意杀了苏纳海三人。
那时起, 玄烨对这四位辅政大臣就都有不满了。
玄烨坐在上首,捏着一支笔,冰冷的瞥了眼大门之外:“若是索尼不这么做,他也不会有之后的风光。”
很明显了,不管索尼是为了什么。
至少他这个举动,切实的让康熙这位皇帝略略减了些恶感,给了索尼死后风光。
至于另外三位,可就没那么好运了。
在苏克萨哈同样奏请亲政,并乞请驻守孝陵后,被恼羞成怒的鳌拜罗织二十四项罪名后,处以磔刑。
“磔刑……”姜烟很不想骂人,但在距离现代只有几百年的时间里,知道还存在肢解的刑罚,很难让她不动容。
这种野蛮的刑罚,早该被文明的进步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