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和宋应升兄弟俩跪拜父母后,又在族亲和村人的簇拥下去了宗庙上香磕头。
一时间“奉新二宋”声名远扬。
兄弟二人更是被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寄予厚望, 觉得宋家终于要在时隔两代人后, 一口气出了两个走上仕途的举人。
可一切辉煌也止步于此。
从1616年, 到1627年,整整11年。
宋应星赶赴京城考了六次,期间还去白鹿洞书院求学。
均落第。
“旁人都说我是‘伤仲永’。”宋应星毫不介意的笑了起来。
如今的他已经蓄起了胡子,也从当年二十八,高头大马上的年轻举人,成了个看起来碌碌无为,实则也的确没有什么建树的四十岁中年举人。
崇祯四年, 大哥宋应升由吏部铨选,得了个浙江桐乡县令。
宋应星站在村口,挥手告别大哥。
看着大哥渐行渐远的身影, 长长的叹了口气。
“羡慕吗?”姜烟看着远走的宋应升, 再看身边的宋应星。
他的模样愈发趋近现代时候了, 只是少了皱纹,少了白发和老年斑。
宋应星摇头,转身回村里的时候,一点犹豫都没有。
“其实,这几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宋应星摆手, 只看着老旧的家门, 轻叹:“我是叹息, 父亲至死也不曾见到我们兄弟高中。”
那是宋家人心头的一个结。
宋应星自己并不为难,只是遗憾不能让父亲走的时候如愿。
“我这些年来考科举,越考越觉得无用。”村里也没外人,宋应星说话那是一点顾忌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