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7
……
姜烟抬手挡着风,看清了那些小黑点。
无论是儒家道家,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在宋朝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它们或向狭隘,或向大江。
可最终都化作文化的一部分。
张载在横渠留下的那四句,始终如烛火,在黑暗时指引着那些困顿之人前行,给他们力量。
一百多年后的文天祥是如此。
五百多年后的黄宗羲是如此。
八百多年后的革命志士,也是如此。
“谁说萤烛之火,不能与日月争辉?”姜烟轻声,而后整个天地散开。
那些黑色如末点一样的圣人之语,好似消散,又仿佛融入在姜烟的血肉骨骼里,丰富她的精神,而她也在令它们和他们,万古不朽。
——
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王安石变法失败。
公元1093年,高太后崩逝,哲宗亲政,打击元祐大臣。
公元1100年,宋哲宗无子,在向太后坚持下,赵佶继位。
姜烟自认也是见多识广,看的皇帝多了,对各朝各代的皇帝其实早就没了什么历史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