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页

“可现今圣人已将朝中大部分要臣兼任去崇文馆,这些人自然不可能再来独教小郎君的。小郎君若要选,只能选次一等的。小郎君需知,文武不同。武学更在于自身训练与坚持,而文之一道,则更需要先生授业解惑。”

李恪再次愣住。

宋清勾起唇角:“小郎君觉得现今与你一块去东宫玩的那批蹴鞠队之人会怎么选?”

李恪思索了会儿:“大约都会去崇文馆。”

“如此一来,日后他们与太子学习在一处,玩乐在一处,唯独小郎君不在,久而久之,会否蹴鞠时便不特意来叫小郎君了?毕竟崇文馆还会加入许多学子,都可入蹴鞠队。蹴鞠队人员会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是队员,还是同窗,蹴鞠时彼此会更有默契,而小郎君……”

宋清欲言又止,适当留白。李恪瞪大眼睛,一颗心提起来。他其实还挺喜欢这项蹴鞠活动,也挺喜欢这群队友的。

想到往后会失去他们的可能性,李恪内心动摇起来,他微微张嘴:“宋侍读的意思是我该去崇文馆?”

宋清眸光闪烁了一瞬,摇头道:“以小郎君自己的意愿为重,属下只是帮小郎君分析罢了。”

李恪低头,陷入沉思。

宋清也不催促。几个月相处,他已对李恪性情有所了解,观他神态便知,自己的话是有用的,因而结果已然分明,又何必画蛇添足呢。

对于李恪与其他被问询到的人或纠结或兴奋的心情,李承乾一无所知。此刻时间缓缓进入十月,长安陆续分批试种的红薯也已全部收成完毕。李承乾正盯着看系统新涨的金币与经验,乐得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