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夏。

廿三,宜嫁娶。

作为实领了北地七州军事的“刺史”,冉韬这场婚事在北方影响巨大。因为提前放出了消息去, 有请帖的自然早早带上贺仪前来卫州, 没有请帖的不管是求是蹭也要在这场盛事中露上个脸。

到了婚事当日,正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

这种场合上真正为了婚事是极少数,送礼的、拉关系的、想要趁机露脸得恩主赏识的……总有各式各样的缘由。不过能进到这个门的都是有脑子的人,不会在这大喜的日子讨人嫌,开口都是恭贺百年、永结同心, 瞧着那满脸真心实意的高兴,倒像今日是自己成婚一般。

但圆滑的表现到底需要年龄和阅历的沉淀,年纪小就容易吃亏, 此刻桌边就坐了一个少年人,虽脸上也带着恭贺笑意, 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眼底的不以为然, 隔了会儿还要趁着人不注意揉揉笑僵的脸。

虽是如此,却没人因为少年的年纪和这明显生涩的表现轻视他。

祝修兴,督青州军事祝朗二子。祝朗能被冉韬安排去独守一州, 必定是后者的嫡系心腹, 他的儿子代父前来, 没人敢怠慢。

祝修兴也确实如表现的那般, 并不在意成婚不成婚的。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怎能将目光放在后宅这些事上?他历来仰慕赵公功业,故而这次才求得父亲让他走上这一遭。若是能得赵公赏识,为他麾下一小卒,这可比在他爹底手底下消磨时光,每日净干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来得好。

他对这场婚事没什么兴趣,在撑着笑脸完成必要的交际之后,也就坐在原地、侧耳听着旁边的议论。只可惜这议论除了一小部分感慨排场的,其他也多半是在说新妇。

祝修兴听着,脸上百无聊赖的神色越重。

哪怕说说赵公当年如何力战长原坡、拿下冀州呢?再不济冬日那次料事如神、拿下路州也能讲一讲啊。谁关心新妇如何啊?

他心思浅得实在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旁边人失笑“到底年纪小,还没开窍”的时候,也忍不住在心底摇头感慨两句“还是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