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

对朝臣们来说,在听多了名后,再亲眼见到这位太史丞走到朝上,就没那么多惊讶了。

更何况,不知有多少勋贵朝臣,来太史局为自家请过吉期。

便是不请姜沃算,最后出具的文书也需要她来盖太史局公印——李淳风举贤不避亲,在他忙于观星,白日懒得料理太史局的事务时,理所当然的把公印交给了自己徒弟,让她负责把关太史局的测算公务,而不是另一位资历更老的太史丞。

用他的话说:要是资历有用,他跟袁天罡就不用蹉跎多年,最后收了这么个小徒弟了。

确实,朝臣们也得认同这个观点:只看皇帝吩咐太史局做事,也都点名到姜太史丞,就可知在太史局这种部门,资历实在是比不过资质的。

皇帝都这样选择,其余有脸面的朝臣,自然也都会直接请姜沃来算吉期。尤其是长孙无忌,家中儿孙们婚事的六礼都直接委托姜沃来算。

于是几年太史丞做下来,姜沃已经跟大半朝臣,直接或者间接打过交道。

人情往来就是如此,你来,我往。

但凡牵扯过一点事端,便是一份香火情。

那些请姜沃算过吉期的朝臣,那些太史局出具的文书上,有姜沃审过敲过公印的人难道还好意思再板起脸来说什么,女官不能参加大朝会?

那之后可也得硬气起来,保证你一个家族,没有一点儿需要人家太史局敲章的事儿。

是人情往来,更是权力。

姜沃就这么自然的站到了朝臣的队伍里,前面就是师父李淳风的背影。

她按规矩垂手安静站着,只用余光打量了下这太极殿外的广场上,站满了乌压压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