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天帝想将这成日在他面前闹腾的两人,给打发开一时,好让耳目清静些时日。

毕竟皆是身畔重臣,成日见他二人吵嘴,时时居中调停,也是极心烦的事。

只是,伏羲此举却是错了,水火不容的二人一起任事,于人于己却是一场祸事。

就如这擒龙之事,若水、火二君凭一出手都是手到擒来。

可偏这二人不合,手下天将天兵也不知当听谁者之言,左右无措,到将应可擒拿的戏水孽龙,给放跑了。

那只得成应龙便戏水南方的货,便是昔日榣山听琴,与太子长琴相约乘奔御风的,悭臾。

这也是个得意便轻狂的,方脱角龙之身得成应龙,便戏水南方引来水厄,实是不当。

可就这不当的因果悭臾也不愿受着,见机有隙掉头就跑,他曾闻烛龙之子亦为应龙,心存侥幸,欲往不周山,求脱此劫。

只是,世间之事岂随人愿?世间因果,哪得两全。

共工与祝融之怨,乃是因二人,一为玄水之精,一为阳火之灵,天生的不对付,相厌相斥罢了。

又逢祝融有缘得子,共工却因玄水阴寒难传血脉,故生不愤,才会相斗。

却不代表悭臾就可借二人有隙,放肆遁逃。

故,二人领兵一路围截,因受命擒之,不能下死手,到让这狡猾的东西逃到了不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