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他勉强答应校方,开过一门面向本科生的脑科学相关的选修课,不过也就开设了一学期。
科技大学本科生期末的总成绩,一般来说是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林宴迟上课的时候基本不看学生,不布置任何作业,也从来不点名,期末给学生们出“平时成绩”这一项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参考依据,只能使用抓阄这种特殊技巧——
根据学校的硬性规定,学生们的成绩需符合正态分布。这样学校才认为所开设课程的难度是适宜的。
林宴迟倒是认真批改了试卷,那门课有足足29个人的期末卷面成绩都不到60分,不过根据正态分布计算,他只需要让28个人不及格就行。
于是林宴迟抓了阄,把对他来说极为陌生的29个学生名字写到纸条上,他抽到谁,谁就能在“平时成绩”这一项得到高分,继而及格。
林宴迟觉得自己其实是在做好事,不过这事儿可能对那另外28个人不是特别公平。
想到这里他那么一点点的心虚。
那已经是前年的事了。
这个rh现在22岁,应该是刚本科毕业的年纪。
所以……他20岁那年,上过自己这门课,还挂科了?总不至于他是来找自己麻烦的?
林宴迟默不作声盯着手机,看见rh发来了第五条消息:
【老师,我知道你的姓,选你课的时候去校园网师资介绍那里搜过你,看到过你的生日,所以在看到这个id后,就猜测有可能是你。另外,你头像上的侧影也跟你本人轮廓很像。当然,如果我认错了人,向你道歉】
林宴迟微微皱起眉头看向这段文字。
随即他把手机放下了。
数秒后,林宴迟重新拿起手机,总算回复了一句:
【你是我哪个学生,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