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因为“十块钱”。

来蚕村的第一晚,姜厌曾因为饥饿,半夜去院子里拿了两个可以吃的药材填肚子,院子里的药材都是分类放篮子里装好的,那时候,她在自己吃过的山楂篮子下,压了一张十块钱。

但是第二天早上沈笑笑把十块钱还给了她,这不打紧,打紧的是,王桂兰在早饭时说了一句话。

——“你就吃了那么几粒枸杞和山楂干,多吃些垫垫胃,要不中午好饿坏了。”

姜厌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她只在山楂篮子下压了一张十块钱,王桂兰是怎么知道她还吃了枸杞的?

所有药材都是在篮子里装的,满满当当,枸杞子那么小,而且她只吃了四五粒,按照常理,她吃的量根本不可能被肉眼直观看出来。

答案很清晰,虽然有些奇怪,但答案也只会是——

王桂兰数了。

那天,王桂兰起床后,在一个篮子下发现了张十元纸币,于是猜测有人吃了这份药材。但因为某些原因,她耗费大量时间把所有篮子里的药材都数了一遍,结果发现还有一个篮子里也少了药材。

这个答案昭示着两件事。

一,王桂兰精准的知道每个篮子里有多少颗,多少粒药材。

二,这些药材不是给自家留着吃的,也不是用来贩卖的。它们有别的用处,在某种情况下,缺一粒都不行。

留给自家吃的,还有预备贩卖的,都不会精准到如此程度。排除以上两种后,这些药材就只能是送给别人的。

而“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愿送,一种是被迫送。前者是对自己有恩,王桂兰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以自我约束每次都送一定的数量,后者是被逼无奈,那人会严格地数每一种药材的数量,所以王桂兰不敢少送。

但自愿的送,谁会精准到“粒”呢?

——“这次我送您1183粒枸杞子,1648粒山楂干?”

很可笑,所以不应该。

而这种送东西的说法,让姜厌想起了古老的祭祀仪式,部落里的族群为他们的神献上牛羊,那时候没有“斤”的概念,所以祭品的数量就是如此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