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实世界的戏份,乔翼桥其实一直没有太多的视觉想法,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实验中,才最终确定了以莫兰迪色彩为主色系,相对饱和度偏低、色彩偏灰调但依旧丰富的办法。
调整数字化彩色滤镜的过程非常痛苦调整,因为要根据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一点点进行微调,很可能红色多了点或者绿色多了点就差之千里。
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更多的是身体上的。
拍了几十个镜头之后,乔翼桥感觉自己已经近乎色盲了,他都看不出两个场景之间的差异了,不得不赶紧去现实世界逛逛街,看看正常的颜色是什么样才能缓解下来。
布光也是繁琐而细碎的过程。
在一个重视效的电影中,即使只是一个人物的特写,往往也需要十分复杂的光源才能搞定,软、硬两种质感,逆光、轮廓光,侧方向的主光、逆光,高光、过度光等等……
每一个光源都需要细心调配。
有时候,乔翼桥也会去当模特,被灯烤个三四个小时,觉得人都快中暑了。
总之,每一份工作都不好做。
而当前,他们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几乎无法解决和妥协的事。
关于电影拍摄时光学镜头的选择。
在虚拟拍摄中,他们早就进行了不同镜头的模拟实验,最终乔翼桥敲定,用panavision公司的auto-panatar镜头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镜头中有半柱形镜片,可以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而且进光柔和,甚至产生出了横纹眩光效果,以及特殊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