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众位教练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南韩的技术优势又重新梳理了一遍。
但说完之后,教练组的所有人面面相觑——南韩的这些技术,说来说去,终究还是那老三样,就是基于短道速滑的基本滑行要求,只不过南韩把这些基本要求算是做到了极致。
可这样做其实也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存在。
“林指导,南韩的训练方式我们也知道一点,但是他们的训练负荷量,未免也太大了一点,这对选手的长期职业发展,其实不太友好。”
是了,南韩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的训练,一向以高负荷著称,每天都有高强度的训练,通过高强度的反复练习,自然而然地让南韩选手有了扎实的滑行基础,包括他们在1500米项目上的超强耐力,也有一部分取决于此。
南韩那种强度的训练负荷,当然有利于选手实力的短期快速提升,但是这种强度水平的训练,也同样令南韩选手的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极容易崩溃。
与此同时,南韩的优势也在于他们的短道速滑确实是世界顶级的水准,国内的备选运动员基数庞大,这让他们在有前一代选手倒下时,随时都能够有新的梯队后备成员顶上。
这种割韭菜式的训练和成长方式,让南韩的短道速滑项目选手之间竞争激烈,甚至时不时地有负面新闻传出,但同样地也让南韩的短道速滑确实长时间地能够处在世界领先实力。
华国的国家队里,当然不可能采用南韩的那种训练模式。
比起短期内的割韭菜式拔苗助长,华国更趋向于对一名选手的长期培养——所以南韩的那种超负荷量的训练,原本是不在华国的考虑范围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