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历史上说上官婉儿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的故事,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被发掘出来了,人家明明就是曾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最终以死相谏。”
“后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李隆基这叉烧反水,先下手将上官婉儿给杀了,历史上还记载,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明明是人家太平公主请求上表请求编集文集,李隆基这不要脸的叉烧还敢往自己脸上贴金。”
“等太平公主死了,李隆基这个叉烧还让人把上官婉儿的墓给毁了,有没有这么恶心的,在你们这些男人掌权的世界,女性完全就是一个玩物。”叶珍珍气得脸都鼓了起来。
“哼!还有那些祸国妖妃,什么褒姒,妲己,那不是你们男人贪念女人的美色吗?掌权的是你们男的,要劳民伤财也是你们男的,最后没过都怪在女人身上,即使是陈圆圆,放清兵入关的不是吴三桂吗?还非得扯上陈圆圆,陈圆圆有得选择吗?”
胤禛见叶珍珍如此愤怒,他倒是有些理解小娘子为何喜欢明朝,大概就因为那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吧,又或者,小娘子只是心疼女性,这也能解释,小娘子为何如此喜欢女孩子了,因为她是女孩子,感受到了女性的痛苦。
胤禛叹了口气道:“没想到四妹妹出嫁会让你这么生气。”
“当然生气,我是在为女性发声,你以后不是要当皇帝吗?我现在给你说了女性的处境困难,就是希望你当皇帝后,能够改变现状。”叶珍珍很是认真道。
胤禛沉默了下来,他当了皇帝真的能改变现状?小娘子是真的有些太天真了,他真敢让女性当官,文人便能一口唾沫把他这个皇帝给喷死。
就是下个旨意,让女性不许裹脚,都有人阳奉阴违,他又如何改变女性的地位?
胤禛见叶珍珍因为和硕恪靖公主下嫁给蒙古惹得她特别生气,胤禛就没有带着叶珍珍去凑热闹了,不然这小娘子估计得在他面前表演一场抢亲的事件来,每当这时候,胤禛就还挺庆幸这小娘子已经是鬼魂,不然,以她的行事方式,死一百次估计都不够。
因为公主的婚事,将皇帝要退位给太子的流言完全压下去了,太子松了一口气,只不过散播流言的人,始终是没有查出来,这让太子十分恼火,这也让他明白,背后肯定有人在通过这件事算计他。
“额娘!咱们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成效?这都已经十一月了,即使京城传出了这样的流言,汗阿玛没有松口,太子也没有影响,会不会是我们使用错了方向?”大阿哥有些担忧道。
“急什么?你这光头阿哥都已经二十多年了,还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惠妃半点不着急,很是稳得住。
“可是我已经给太子认怂这么久了,我这边的人都有些军心不稳了。”大阿哥解释道。
“现在能够动摇军心的只能说明这些人并不是真心地在辅佐你,不过是墙头草罢了,等日后你封爵,这些墙头草自然又会回来的,现在舍弃了又有什么可惜的。”惠妃不以为意。
“如今太子的人在查谁在传播流言的,太子查得紧,儿子只能让人撤了。”大阿哥道。
“撤了就撤了吧,反正陛下该知道的已经知道了,刺已经种下,我们就只需要等后续的效果,这些日子继续不要出头,我们等着看陛下的动作。”惠妃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惠妃跟了皇帝二十多年,自觉还是有些了解皇帝的,陛下听到这个流言却什么都没有动,那就意味着他要有大动作了,陛下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二十岁时开始削藩,历经八年时间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陛下是英主,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退位让贤,陛下想做的事情还很多,关键太子还年轻,年轻的幼狮已经开始觊觎正值壮年狮王的宝座,狮王又怎么可能不心生警惕,朱元璋和朱标历史上这就只有这么一对。
见惠妃这么说,大阿哥也放心来。
到了腊月,胤禛府上也开始准备年礼,乌拉那拉氏拿着年礼单过来,胤禛需要送礼的并不多,皇帝,德妃再加上几个开府的兄弟,再加上德妃母家乌雅氏和佟佳皇后的母家佟佳氏,再加上乌拉那拉氏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