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这姑娘是男儿,举人已经没有问题了。”康熙评价道。
“那还真是可惜,如若是男儿身,说不得陛下又得一人才。”梁九功惋惜道。
“怪不得她能写出这样的话本,真的比男儿强太多,人家后院的姑娘都能吃念书的苦,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可是咱们的八旗子弟,领着朝廷的俸禄,享受着优渥的生活,完全吃不了读书的苦,还说和人家汉人一同参加科举不公平,还有脸和朕闹。”康熙想起这些年宗室找他的哭诉,说这么多年来,依旧是考中科举,满人和汉人相争实在不公平,现在看来有什么不公平,就是享福太久不肯努力。
梁九功也是没想到,一个姑娘居然能够这么厉害。
“老四这个侧福晋找得不错,倒是没怎么见老四带宫中来过。”康熙道。
梁九功想了想道:“是雍亲王似乎就不怎么喜欢带其他女人入宫,平素入宫也都只带着雍亲王福晋。”
听到梁九功这么说,康熙也回想起来了,感叹道:“相比其他几个的后院,确实是老四的后院更强一些,老四有宠爱的女人,却也不会过头,没有不给正妻敬重。”
“陛下说得是。”梁九功道。
“什么时候让老四把他那侧福晋带入宫让朕瞧瞧,如此才华,朕还真的有些好奇。”
“这还不简单,陛下让德妃娘娘把人宣进宫来请安,您再悄悄见上一面不就成了吗?”梁九功出着主意。
康熙觉得倒是一个好主意,不过不急,他觉得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对这次的争议肯定会做出自己的行动来,他倒是想再看看后续。
叶珍珍听着外头对这本书的评价,从这本书上转移到了写书人身上,说写书人沽名钓誉,为了出名,什么都能写,只不过是为了博出位而已,然后又把书贬得一无是处,明明只出上卷的时候,这些人还夸那两场战役写得极好呢。
叶珍珍撇了撇嘴,突然明白自己下一本应该写什么书了。
男主就叫吴城,他是一个读书人,娶了一个妻子,因为念书,家徒四壁,这位吴城先生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说的最多的就是等他功成名就,生活就一定会改善,还会让看不起他的外人后悔。
一日实在没米下锅,吴城的妻子就说可以去城里卖野菜,吴城拒绝,说有辱斯文,况且野菜能卖几文银钱?等我功成名就,必定让你们日日都吃上白米。吴城的妻子偷偷背着吴城去山上挖野菜拿去城里卖,正巧有一富户老爷喜欢这野菜,高价买了野菜,吴城的妻子买了米粮,喂饱了孩子。
过年,吴城的妻子说可以买些红纸来,让吴城写对联,送给乡亲,结果吴城又拒绝,说他的字金贵,怎么可以用来写对联,实在是大材小用,等我功成名就,这些乡亲自然会觉得他很好。结果同村另外一个读书人写了对联送给了乡亲,不仅收获了好名声,乡亲还给还了礼,最重要有一个乡亲在县令那里还有一点点关系,这个读书人得到了县令的赏识。
反正这个吴城的妻子说什么,吴城都拒绝,他是读书人,太有辱斯文,不能做,等他功成名就后他会如何如何,最后同村的读书人功成名就,妻子带着孩子和离嫁给了经常接济他们的屠夫,吴城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抱着他怀才不遇的遗憾死在四面漏风的家中,死之前嘴里还念着,等我功成名就,等我功成名就。
这篇文章很短,才三万字出头,但是损是真损,包括男主的名字,取自一事无成。
叶珍珍文章拿给胤禛看,胤禛完之后觉得,自家珍珍还挺记仇,此文一出,怕吵得更凶了。
很快,这篇文章就送给了胤禟,胤禟看着叶珍珍送来的这篇《无成》的短篇,心里也在感叹,这小娘子还真记仇,这篇一发,不得吵上天,现在这种吵闹汗阿玛都知道了,他要不要把汗阿玛已经找他去问话的事情告诉小娘子?
胤禟想了想,决定把这事儿给压下,万一小娘子怂了,他哪里还有这样的热闹看,也没有这样的银子争了,胤禟还是决定把此书发行出去。
《无成》这书一发售,很快就被抢空了,此次来抢书的,还有许多后院女子。
看完书之后,一部分读书人气得对着书怒骂,另外一部分人却闭嘴了,女院的女子们却笑了,这一念居士还真是一个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