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朱阁老和一个老臣不知何时站在了人群中,带头叫好,“好一个少年强则国强,好一个海清河晏,老夫盼着。”

叶筱锦知道今日做的这些事说的这些话有些煽情,但,她不得不这么做。

这些也都是她心甘情愿做的,她愿意施善积德,只求福报回响在身边人身上,比如庄琴,比如至今未能醒来的叶三。

皇上也很意外叶筱锦竟捐出了一车的书籍,那日从冷宫出来后,她以捐献三样农作物为条件,请求公开审讯姚淑英和姚景山,一国之母被公开审讯说明了他这个帝王这些年的无能,可作为帝王让自己的子民吃饱穿暖亦是责任。

她描述的那三年农作物很让他心动,尤其镇南王妃在边上帮腔说他们在边境小范围试种了,两个大南瓜加上一些米就能煮出满满一大铁锅主食来,够十几个兵蛋子吃饱。

若大胤百姓多了这三样农作物,这无疑是提升了大胤国力。

当然,他若强行要,叶筱锦也不得不给,但他没有那样做。

他当时问叶筱锦,公开审讯姚淑英和姚景山时,秦青画做的事就瞒不了,她的身世就会被质疑,叶筱锦当时眼神坚决地说,有些事瞒不了一辈子,与其将来被人拿来做筏子,不如就此说出来,她想正大光明活在阳光下,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孝景帝心下是佩服她的勇气和磊落的,故而他答应了她的要求,他也确实需要审视自己的问题,当年那么轻易就将江山给丢了。

当又听得太监来报,叶筱锦说出少年强则国强的话时,皇上彻底坐不住了,他带着人往宫门口去。

到的时候叶筱锦正跪在宫门口,铿锵有力地说着叶家被害真相,并说出自己向朝廷进献这些农作物和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朝廷能同意公开审讯姚家兄弟,还叶家一个公道。

叶家当年的惨案,知道的人都没能忘,实在太过惨烈,如今知道叶家的儿媳竟是西夏奸细,和姚家兄妹合谋残害叶家,大多数人是支持还叶家公道,也有些迂腐的老臣不同意。

叶筱锦知道,将来萧墨晔身世公开,自己会面临更多的质疑和谴责。

但,她不惧,她不愿再活在黑暗中!

第386章 跟叶筱锦学的

反对公开审讯的一派见孝景帝出现,就哗啦啦跪在了他面前,他们要捍卫皇家的颜面,叶家的悲剧已经发生,私下处理了废后和姚相就可以,何必闹得满城皆知,甚至将来丢脸丢到别国去。

另一派则觉得,这样摆在明面上审理,有警示作用,坏人做了坏事就应当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叶家的案子虽叶鸿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西夏狗贼过于奸诈防不胜防,两国交战,他们在战场上打不过我们大胤的战将,就在背后对他们的家人使坏,令人不齿,真要丢人,也是他们西夏丢人。

他们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做了这档子勾当,却没被揭发出来,他们会沾沾自喜皇上不够英明,有可能下次故技重施,发表这一派言论的大多是年轻的学子,他们还没被官场打磨,棱角还在,热血也在。

两派都没错,立场不同,孝景帝抬手压下他们的争论,走到那十一马车前,赶着马车的人都是当初三公主身边的百家姓兄弟,见皇帝走过来,很机灵地在马车的油纸上掏了个洞,拿出一个玉米双手奉上,“陛下,此为玉米,可代替大米食用。”

孝景帝接过,从上面掰出一粒放在嘴里细细咀嚼着,礼公公想要阻止来不及,急得一身冷汗,皇上没理会他,闭着眼睛感受着玉米被咬开后淀粉充斥着口腔,他年轻时在外游历亦是接触过庄家粮食的,故而他知道淀粉最是能饱腹感。

这的确是个好东西。

将手里的玉米递给礼公公,指着那些反对公开审讯的人道,“给他们每人发两粒,让他们尝尝皇家的颜面有没有这个能让百姓吃饱肚子的东西重要。”

“你再拿两个出来,让百姓们也尝尝。”他对着刚刚给他玉米的小钱道,小钱忙又掏出两根玉米双手奉上。

皇上接过转手递给身后的朱子盛,“给百姓们尝尝,这是镇南王世子妃替大胤百姓寻来的福音。”皇上也只舍得给两个让一部分人尝尝,其余的都是要用来做种子的。

朱子盛带着另一个禁卫军,领命而去,今日围着的百姓众多,他们一人分了一粒,眼见着的东西不如亲自尝一尝,百姓对吃饱肚子的东西更有话语权,将来种子发下去大家种植更有信心。

孝景帝走到南瓜车前,早有百家姓兄弟拿出了一个大南瓜,皇上抽出禁卫军的佩刀,一刀砍下,南瓜被劈成两半,里面红黄的瓜囊发出南瓜特有的香甜味,礼公公忙蹲下将南瓜捧高了,孝景帝片了一薄片放进嘴里,眼神一亮,想起叶筱锦说的,可做菜,可当主食,里面的南瓜籽还可入药,或者炒了做零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