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的互不侵犯,突然发兵攻打……

叶筱锦心头直跳,“又是与西夏有关?”

“想必是脱不了关系,西夏应是打算联合大胤周边国家想瓜分大胤,这只是猜想,无论是不是我们都得应战。”父皇醒来时间不长,重振朝纲也需要时间,他暂时还未分出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些战事便爆发了。

“谁去?”叶筱锦眼睛直直地盯着楚墨晔,英国公暂时还在西夏边境,爹他们也出发前往西夏边境了,镇南王父子应战南夷,那东盛谁去?

她知道的能上战场的武将就那些,还有谁去?

“锦儿,我已经向父皇奏请前往,父皇暂时未答应。”楚墨晔也不瞒她,说出自己的打算,刚刚被急召进宫,他想了一圈也没想出合适的人选。

大胤的四大武将世家,镇南王府,越国公府,英国公府,还有顾家,越国公府造反全府男儿已死,英国公府能上战场的男儿皆已战死只剩老英国公,他需得镇守京城这个大本营,顾家没落只剩一个顾辞在禁卫军,一个无风随着岳父前往西夏边境,父王和大哥的四十万大军面对的是南夷的五十万敌军,他们尚且艰难,楚墨晔能想到的只有自己了。

孝景帝的意思让老镇南王、朱阁老、张阁老三人辅佐楚墨晔监国,他欲御驾亲征,楚墨晔是不赞成的,实在是眼下朝中的事情都没理清,人心浮动,皇上在才能更好地镇得住那些人,攮外必先安内,只有大后方稳固了,将士们才能安心驱敌。

“大胤应对东盛有多少把握?”叶筱锦私心里是不想楚墨晔去的,可国难在前,阻止的话她说不出口,镇南王父子他们能上战场,爹爹他们能上战场,她不能因为担心楚墨晔就不让他去。

楚墨晔薄唇抿成一条线,“五成。”这还是有叶筱锦空间那些冷兵器加持,东盛兵力强盛,不是现在的大胤可比的,据战报所述,第一战他们只用了一日便夺了大胤临城。

五成,看似有一半的胜算,其实等于没有胜算,楚墨晔此行她不能阻止,那便陪他一同去吧,“把暗营卫能调动的都带去,我陪你一起去。”

“不可。”楚墨晔反对,“你要去西夏有你不得不去的理由,我不能拦,但是若你能等等,我希望你暂时留在京城,等这场战事结束你再去。”

他也不知这场战事什么时候能结束,西夏又何时发起进攻,此时留在京城才是最安全的。

叶筱锦双手摆正楚墨晔的脸,让他看着她的眼睛,“阿墨,你听我说,我可以在去的路上教会暗营卫的人使用枪支,给你临时组建一支狙击队和突击队,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让暗营卫的人设法射杀他们的战将,东盛兵力再强,失了战将战斗力会大打折扣,大胤就有一战之力。”

幸运的话以此震慑住他们,兴许还能停战,东盛和西夏、南夷不同,东盛与大胤无仇,纯粹就是想趁火打劫侵占大胤领土,若是战将被杀,大胤又没有他们想象的弱,他们便会考虑这仗值不值得打,在付出和得到之间权衡利弊。

叶筱锦本不想将热武器带进这个时代,可眼下大胤同时遭受南夷、东盛的攻打,还有西夏那只鞋子不知何时能落下,大胤危在旦夕,她顾不得那么多了,但也不敢大肆运用。

乱战时期,一旦被几国的头领知晓这些武器,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暂时的震慑住他们,但他们会惦记会设法得到这些,就是孝景帝只怕都经受不住诱惑,逼着她拿出热武器夺下其余几国,她不得安生,二是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战斗欲,只为争夺她手中的这些热武器,无论哪种情况,战火纷飞,受苦的是各国的百姓。

楚墨晔知道她的顾虑,“暗营卫能保守住这个秘密,只是,战场危险……”

“等教会他们,我便转道前往西夏。”叶筱锦打断楚墨晔的话,眼神坚定,“阿墨,我们都会好好的,大胤也会好好的。”

“好。”楚墨晔在她额头亲了亲,家国大事两人就这样定下了。

翌日早朝,楚墨晔再次奏请前往东盛战场,大臣们有反对的,有赞成的,反对的依旧是那句话,楚墨晔是大胤唯一继承人,君子不立围墙之下,他不该以身犯险,大可急召英国公前往。

那些赞成的有文臣,在他们看来放眼看去,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三皇子楚墨晔自小在武将世家镇南王府长大,又得孝景帝教导,比起那些靠家族封荫而得了个武将官衔的强太多。

赞成的武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明白,去了东盛战场那就是被碾压的份,能打的都已经在战场或者前往战场的路上,三皇子去了,自己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