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耆军的鹿柴栽的既深又厚,想要顶着对方的长矛将之拔除实在不理智。
所以,在联军的计划中,木排和木梯是一起用来搭在鹿柴上翻越鹿柴用的。当然二者也可以用来渡壕沟,但是有柴捆这种简易的填壕办法,它们便被用来对付鹿柴。
眼下前方填壕的队伍被斗耆国人射的动弹不得,于是负责军官便招木排来挡箭。
几十面木排很快被抬了过来,前线指挥官命令他们把木排竖起来,慢慢推进到壕沟边,然后牢牢立住,为填壕众人挡箭。
这一招果然很管用,填壕部队在木排的掩护下弯腰靠近壕沟,把柴捆从木排间的缝隙间推下去,斗耆军射出的箭再也奈何不了他们。反复往来几次,很快就在壕沟上填出了七八处通道。
前线指挥官偷偷伸出脑袋查看了一番,见完全可以通行,立刻让负柴之人全部返回,命后方的木梯也跟上来,然后对主阵挥旗,发出了攻击信号。
打开局面的是正面的任国部队,两翼的成曲两国军队组织力没有这么强,填壕部队还在斗耆国的箭雨下苦熬。
任国主将看到前方信号,立刻调拨一个小阵三百人的战兵前往进攻,还有另外三百人靠前,时刻准备支援。
那三百战兵皆全身贯甲,长短兵器大小盾牌齐备,只为争夺鹿柴。他们很快赶到木排后,排成了几组攻击队形。
那攻坚军官和填壕军官稍微沟通了一下,便有几面木排顶在前面,沿着木柴通道慢慢往前移,木排后面紧跟在一小队士兵。
鹿柴后面的射击已经停了,从射击孔伸出了如林般的长矛,锐利的青铜矛头寒光闪闪。
“啊!”
木排推过了壕沟,联军士兵一声欢呼,猛地把木排撞向了鹿柴。鹿柴上的长矛顶不住,被按了回去,木排一下搭到了鹿柴上。
几个士兵拼尽全力压住木排,跟着后面的其他士兵快速冲过壕沟,立刻朝两边分散开来。
可是壕沟和鹿柴中间的空间不到三尺,尽在斗耆国长矛的刺击范围内,跑向两边的士卒遭到了密集的捅刺,一个没剩的全部被捅死或者掉下壕沟。
正走在木柴通道上的联军士兵不敢再离开木排掩护的范围,都涌到木排前,互相抬举着爬上木排,想要翻过鹿柴。
可是鹿柴的宽度不是一扇木排就能覆盖的。这些人从木排上露头一看,下方还是乱柴,对面大群的斗耆国士兵一起来刺自己,哪里还敢下去?只能缩在木排后面不敢动弹。联军的势头一下阻滞了。
壕沟那边的攻坚军官连打带骂,好半天才把堵路的士兵疏散开。填壕军官立刻指挥手下行动,把竖在壕边的木排搬了十几面过去,硬顶着对面的矛尖,将木排挨个压在鹿柴上,总算形成了一段五六丈宽的安全地带。
接着,抗梯子的也跟了进来,把十几架粗笨的木梯密集搭在木排上,早就等在木排下的联军士兵急不可耐的攀上梯子。
他们刚爬到鹿柴顶上,马上就遭到斗耆国士兵的攒刺,第一波士兵猝不及防,大都被刺下梯子。
后面的有了准备,小心露出头来,先看清情况,然后才趁着空当站起来,用长矛和下方之人对刺。
他们站在梯子上,一排人居高临下乱刺。斗耆国士兵却要抬头向上刺,很是吃亏,很快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别处的士兵急忙赶来支援。
联军的攻坚军官看到鹿柴防线其他地方的兵力被抽走了,当即指挥手下往两边攻击。联军士兵往旁边移动,把长矛伸进鹿柴,和对面之人对捅。、
鹿柴两侧的防守长矛已经稀疏,很快抵挡不住,联军迅速往两边扩张过去,木排和梯子也跟了上去。战线被越拉越长,兵力不足的防守一方形势也越来越危急。
联军士兵从鹿柴各处出现在了墙头上,大量士兵挤在木梯上朝对面攻击,有的开始射箭投矛,有的正顺着梯子往里爬,很快就有十几个人落到了鹿柴后面。
斗耆国士兵终于抵挡不住,全体往第二道壕沟撤退。联军士兵欣喜若狂,一窝蜂翻过鹿柴,高举武器追杀上去,直追到壕沟边才停了下来。
那攻坚军官也跟了过来,分开拥挤在第二道壕沟边的士卒,在亲兵的盾牌掩护下,观察着此处的形势。
他见还得再填壕,再搭木排木梯,便也没有着急,喝令手下退出十几步,竖起盾牌结阵,固守桥头阵地,等待后方物资运上来。
攻坚军官看着奔腾而至的巨物,脸色惨白,又看了看自己手下两百多个惊吓过度的士卒,猛然掉头,撒腿就往鹿柴方向逃去!
正在列阵准备迎接战车冲击的士兵看着他奔逃的身影,一时都傻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阵型轰然溃散,争先恐后的往回逃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