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太难了。
老苏家人口多,再加上闹饥荒,能活着就很不容易。
所以对于丈夫贴补老苏家,她基本是睁只眼闭只眼。
日子久了,难免心里会有介怀。
直到今天,所有的怨言、介怀,随着老苏家送的两大背篓吃食,全消失了。
“他爹,咱们以后有时间,就多回来走动走动,厂里的那些瑕疵布你也留意一些,遇上软和好看的,就都买了,九儿是咱家唯一的闺女,不能委屈了她!”唐美云突然出声,说道。
“哎,都听你的!”苏向南点点头,乐呵呵地应道。
还在生闷气的唐启武一听,破涕为笑。
他以后也要常回奶家,等小九妹妹会走路了,他还要带她上山掏鸟蛋。
过完年,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
苏老太用二十斤面粉,一百斤红薯将那只羊换了回来,以后那只羊就是老苏家的资产,再也不用担心她的小九儿没奶喝了。
苏老太又让苏向东用一百斤面粉,换回五百斤粗粮,老苏家人口多,粮食消耗起来快,她不得不做长远打算。
苏有田则每天天一亮就背着竹竿,提着水桶,去河边蹲上小半天,回来的时候运气好能钓上两三碗鱼,运气差点,只有一两条,煮个鱼汤还是可以的。
苏九依旧日日种田,虽然外面一天天暖和起来,但对小奶娃来说,还是太冷了,苏老太疼惜她的乖囡,依旧只把她放在房里养着。
只偶尔午时太阳好,抱出来晒晒太阳。
日子一天天过去。
就在村里人快熬不下去时,政府送来了救济粮。
救济粮不多,但也算不上少,按照人头,大人每人五十斤,小孩算半个人头,一人二十五斤,老苏家不算搬去镇上的老二一家以及还在部队的苏向北,一共六个大人,七个小孩,共领回四百七十五斤救济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