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小刀的刀柄上,还带有特殊的纹路,诗怡猜测,这大概就是谢家内部用于相认的某种图案。
“这是信物。”谢时序红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必不负你。”
诗怡心想,要是现在有手机,能把这段录下来就好了。
等他成年后再看这段,会不会觉得是黑历史啊?
她笑嘻嘻地接过刀,还问了一句:“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就敢说要娶我啊。”
“如果我们就此分别,将来有人冒认我的身份……”
哦豁,刺激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认错文学?
可惜谢时序小朋友没和她对上脑电波,他不觉得这是乐子,反而真情实感地担心起来。
“你说得对。”他看上去真有点着急,“万一这小刀意外流入他人之手……虽然冒昧,还是要请教小娘子尊姓。”
诗怡还是不说,她将小刀别在自己腰间,然后问他:“你说,我们这算不算私相授受?”
这事可不能被谢尚书知道啊,他老人家年纪大了,诗怡真怕不小心给他气出个好歹来。
谢时序没懂:“私相授受,作何解?”
诗怡懵了一瞬,随后想起来了,在她原来的时空里,这个词是清朝才出现的,邺朝的发展历程里当然没有它……
没关系,她有现成的推锅物件——
“这个词是谢尚书说的。”她理直气壮的胡掰,“意思就是不公开的给予和接受,有某方面的暗喻。”
诗怡的解释让谢时序确定了是哪四个字,他好不容易消退下去的红晕,又重新攻占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