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说来,子夜即是最后的过招?”包龙图抖擞精神道。
“那我们等着抓人就是了。”徐冲第一个豪迈抢答,然而一转又有些失了胆气,“只是不知道那玉清宫内外会不会有什么疏漏?”
“我们三个已经去玉清宫看过,好似没什么疏漏。怀良大师你怎么看?”
“阿弥陀佛,以贫僧看,辽邦奸细很会隐忍,行事也严密,必然是有备而来。只是现在还参不透,这次在玉清宫,到底有备在哪里?”
“确实参不透,只有见机行事了。也不能太早抓人,毕竟官家一直把她当成国师,若我们动手早了,或是没拿到凭证,都不好看。”
“锦儿已然逃走,知道事情败露,她会不会跑?”沈括道。
“我正担心此事。”包拯说,“要是拿不住一个活口,也就很难搞清楚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众人都不再说话,沈括提到的确是最要紧的。因为看起来在玉清宫抓方相氏不难,简直手到擒来,但是前提是她得来。若是发现苗头不对,方相氏很有可能逃走。如今她和她的徒弟们还在运河上,又不提前好抓,真要脱了那身跳大神的行头,摘了面具跑了,还没人见过她真面目。
“可有人见过这方相氏的真面孔?”包拯急忙问,显然想到了这一层。
“李道长和杨少卿见过。”沈括说。
“哦?还真有人见过?”
“我也是几个月前与杨少卿闲谈时知道的。说三年前,重修玉清宫时,天师不在,官家就让方相氏来护持。当然,因为一些门第之见,李道长竭力反对,也在现场与方相氏对峙。他说那时方相氏摘下过面具,确是一名面目凶恶的女子,脸上有些骇人的疤痕,据她说是与邪魔恶鬼交手时留下的。那面容丑到狠处,与她那恶煞般的面具相较也不遑多让。然而从那天后,这方相氏便病了一场,说是摘了面具与俗人争吵,受了天罚,从此就没摘下过面具。”
“那样最好,有李道长在场,我们抓了人,也好请他验明正身。”
“我们什么时机动手抓人?”沈括问。
“到时候,自有徐节级带人藏在观礼的官员里,只等她拿出引火之物时便可抓人,也算人赃并获。”老包想的还挺细致。
“阿弥陀佛,我见那《天书》悬在半空,若是要烧,没有长些的引火物,好似也不容易?”
“是啊。等她出手时,就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引火了。只怕她不出手。”
几个人都在狐疑中等待着,有的担心方相氏会使出什么出人意料的诡诈手法,也有担心她根本就不会出现。更有担心她只是跳神,却并不出手,那也拿她没辙。
申时。军头司上下一百多人,一起前往城西玉清宫,布置最后的捕拿计划。
此时,早已有不少百姓和官员汇聚在那里。远远看到,大傩师的船队已经在河边停着,与上次献地煞宝函时,船队停的位置也一样。
众人也是称奇,她竟然还敢来?
夜里亥时。船上女巫们,便开始登岸。与前一次一样,她们踏着“禹步”在吹鼓声中缓缓向玉清宫山门前去。那大傩师在众人簇拥下,走在了最前面。只见她穿着巨大的斗篷,脸上戴着那可怖的面具,左手握着一根木杖,右手捏着法铃。这法铃不停摇晃,发出阵阵响声。这只铜铃上面还有一道深深的裂痕,显得格外诡异,据说是被傩师收服的妖魔太多,日复一日想要挣脱出来,就形成了这么一条裂缝,不过又据说,这些妖魔已经被傩师用法力压制在里面了。也没人知道真的假的,反正她对当今官家面,就是这么说的。
那些女巫果然停在了玉清宫外,不再进入,只有傩师一人踏罡步斗,进了山门。看来这方相氏还是守规矩。
包拯不由得想到一件事,便是每每出现这种侵门踏户的事,天师本尊碰巧都不在。李承庵早上转述天师的原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可见目下天师返回龙虎山,实则也是以退为进。天师确是高人。
前来观礼的群臣跟着摇铃的大傩师到了伏魔殿前。方相氏则围着早已点起的一堆篝火开始跳神。
徐冲早在四周布置下几十人,就等时机到了拿人。他叮嘱了所有人无数遍,一共两件事。其一:不能让大殿里的“天书”被烧;第二件:务必抓活的。所以所有差人都没带着刀剑,只带了锁链。不过料想只是一个女子,也无甚可怕。当然差人们并没有人进伏魔殿埋伏的,因为玉清宫的道人不让任何人进去。此刻李承庵正背着宝剑,身后一字排开,站立四名徒弟挡在伏魔殿门口。有他们挡着,那女子即便真有法术,恐怕也冲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