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张仲景花了几十年去搞死了伤寒。
孙思邈好一点,但是孙思邈除了是个大夫,他还是个道士,一个道士行医跟普通人行医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这也是为什么皇家高看他的缘故。
他如果只是个纯粹的大夫,你看有人理他不。
至于李时珍,哦,他也是个道士。
所以说,当前这个环境里,想要找医书,基本上不太可能,一是书贵,二是药方的问题,三就是印刷的问题。
敝帚自珍的人不在少数。
最要紧的是,这年头,医生,是贱业。
古人历来将技术性工作和自然科学列为“奇巧淫技”,从业者地位不高。
医与百工同列,属于“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中的第三级。
他们的地位和百工一样是很低的,若非司马迁是个很关注社会底层的史家,《史记》里是不会有扁鹊的传记的,可能就如同范晔《后汉书》里不给张仲景立传一样。
也正因为医是贱业,社会精英阶层不愿意从事,所以这个行业鱼龙混杂,除了极少数优秀者之外,圈内充斥着大量宵小之徒,社会舆论对此多有抨击与讽刺,矛头直指其贪财、恶性竞争、水平低下等恶状。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序言里说他小时候患“风冷”,为了看病几乎倾家荡产,这促使他开始从事医学研究。
刘禹锡也说,他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被保姆抱到“医巫家”看病,那些医巫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的印象就是“阳阳满志,引手直求”,洋洋自得,光顾着伸手要钱。
后来刘禹锡自学医术,为的是再也不挨黑心医人的宰了。
这里说句题外话,刘禹锡研习医术是很勤奋的,不过好像他在这方面的才干远远赶不上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干,学了好多年还是没学会把脉。
医生之间的恶性竞争、相互嫉害也时常为舆论所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