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随意坐,不要拘束。”他引良恭进了西厢,沥沥倒着盅冷茶,“姨父的事情我听说了,因年节下衙门不办案就耽误了一阵。元夕一过我便请人捎了封信上京去给一位施大人,噢,他是翰林大学士,去年进京赴考,我就是拜在他门下。他或许知道些消息,只是回信还未到。我本想等回信到了再往胡家去告诉,你既来了,就回去给大妹妹带个话,叫她不要急。我受了姨父多年恩情,不会放着不管,一定尽我所能。”
良恭在背后露出丝惊诧的眼色,待他转来,连忙笑着,“早就知道安大爷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他立起身来接茶,两手握着,垂目望着茶汤,渐渐笑得勉强,“你不知道,去年在寇家,姑老爷和姑太太都是不大想管的。到了胡家来,二老也有推诿之势。我们姑娘焦心不已,还以为众叛亲离了。”
安阆却不是为妙真分忧,只是想报答尤老爷之恩。因此说到妙真,他只是敷衍地笑笑,“大妹妹在胡家如何?她与胡家是血亲,大约胡老爷胡夫人也不至亏待了她。”
“寄人篱下,说得上什么好不好?不过是借他们的家屋子住一住。”
良恭说着,与他在椅上并坐,呷着茶斜递他一眼。想他明知五月初三两家要议亲事,却避而不提,是有些闪躲嫌疑。
他故意环着屋子又道:“好在五月初三就要商议婚事,大姑娘到这里来,就算是到自己家了。我方才进来时细细瞧过,这宅子不过荒废些,收拾出来不见得比胡家差。”
安阆却笑着由椅上起来,又多此一举地掉身走去倒茶。仿佛在那里下定了些决心,收起大半笑意,抿着一线郑重的微笑走回来,“我和你交好,也就不想和你兜转了。我直说,姨父的事情,尽管放心,我一定尽心竭力去办。可这门亲事……”
他把下唇舔舐着,心里倒有点庆幸尤家出了这桩事,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他所承之恩,总算另有了个回报的地方,总算不用拿婚姻之事来报答。
他有些抱歉的意思,“大妹妹是享惯了福的人,我如今虽等着朝廷封职,可你也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无家世,二无靠山,能封个什么好官?即便往后真到了什么要紧位置上,我也断不肯像他们一般中饱私囊。不见得做了官就有什么大富大贵的好日子过。大妹妹跟着我,注定是要吃苦的。”
良恭听了半日,知道这些不过是借口。他本来有一番劝服的话想说,此刻也懒得说了,只挑着眉梢睇住他笑,“你是想另聘白池为妻?”
正好说中安阆胸怀,他眼里闪过一点诧异,慢慢的,又坦然地微笑开。
————————
①宋 苏轼《赤壁赋》
第44章 玉屏春冷 (〇四)
安阆缓缓起身立到窗边去, 望着院门口那些无人修理的杂草,几缕晴丝射透荒烟,觉得是在一片荒诞中射来几线希望。
他想,到这时候, 他的人生才算有了个启程的方向。其实他和白池才是一条路上的人, 两个都是公子不像公子,小姐不像小姐, 名不符实。因此在外人眼中, 他们都是既怕人将他们看得尊贵, 又怕被人视成低贱。
这一份尴尬, 只有彼此能体会, 再没别人可了解。
“看来谁的眼睛都不瞎。”他自嘲似的笑了下, “其实我和大妹妹是天上地下的两个人, 一点也不相配。她的美貌我无福消受,只有白池,她和我吃着一样的苦,她理解我, 我也能理解她。还望你回去替我转达给大妹妹听, 姨父的事我一定想法子周全,至于婚事,在她在我,都是勉强,过不到一处去的。”
他背着身, 也有些不敢转来面对着人, 怕人家说他狼心狗肺。良恭反觉尤老爷看人不错, 不论其他,安阆待女人倒是一片痴心。难办的是这女人不是妙真。
好在再难办也总有个办的法子, 他在后头吊着眉眼一笑,松松快快地起身告辞,“安大爷放心,我一定把话带到。”
走到院外,安夫人在廊下摘菜,看见他有些尴尬,不知当不当留。思想片刻,还是搽着手走来,“你吃了午饭再去?”
良恭推辞道谢一番,拱手辞过。末了安阆从廊庑底下走来,向他娘道:“他是尤家的下人,就是您肯留他他也不能在这里吃饭,要赶回去回主子话呢。”
安夫人搓着围裙的手慢下来,脸色愈发尴尬,这些年她是一向没找准自己的身份,主子不像主子,奴仆不像奴仆,以至待人接物的架子始终摆不出个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