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场景在场的考古工作人员就没有眼福了,可能只有最顶尖的竹简木牍修复专家才能看到。
但最有意思的事即将发生。
现场除了淤泥状的文物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干燥,但因为时间过长所以萎缩了的竹简。
这批竹简需要现场复原。
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看着方北松先生的操作。
只见他拿起一个小镊子,轻轻夹起了一团已经完全蜷缩在一起的竹简。
方北松先生虽然看上去是个大汉,但动作十分轻柔,只三两下就把其上面附着的泥土抖落干净了,然后将它轻轻放入了一个装满了液体的玻璃盘中。
这是保密配方的竹简修复溶液,主要是乙二醇和一些别的物质。
看到大家的目光都击中了过来,方北松先生也特意将这个小玻璃盘放到了更高处。
这下所有的考古学工作者,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认真看着,说是屏息凝神也不为过。
然后,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一团本身干干巴巴的竹简很快将那些特殊液体染黄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就颤抖了几下,然后逐渐舒展开来。
它就像是一个复苏的人在伸懒腰,渐渐地伸直、舒展、膨大。
跨越两千年的小小竹简,就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和大家打了一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