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孑走进自己的房间,一个集装箱里放了四张上下铺,空余的地方,则是利用各种钢管、钢板、夹芯板等等随处可见的材料做出了适应尺寸的家具。
一看这些也都是工程组手工制作的,虽然看上去没有特别美观,但胜在实用和解释,还贴心地把家具都固定在了甲板上,以防有风浪的时候它们到处乱蹿。
这股DIY的风潮很快就在浙奉662号上流行了起来。
大家都开始用改装废弃的材料做些能用的工具,大到风扇、摇椅,小到痒痒挠和鞋拔子,就连水哥这种平时忙的脚不沾地的老同志也都闲不住,空闲时间就自己捡点贝壳石头,说要给孩子雕刻个小玩意带回家去。
楚孑当然也不能落后。
而他要做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水下考古要用到的工具。
考古本就算是冷门专业了,而水下考古更是冷门中的冷门,目前为止全华国还在活跃着的、可以进行水下考古的队员不过五十来人。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楚孑这种网购达人都发现其实很难买到适合水下考古用的工具。
但他买了一些近似的工具来。
通过上次的试潜,他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挖泥的小耙子,所以他就先买了一个用来松土的花园小耙子,然后把木柄去掉了,换成了浮力比较低的钢管。
为此,他还找了工程部的“二哥”,学了下焊接技术。
工程部的小哥们也都很热情,没过两天就给他们焊接了一袋子工具,让整个水下考古队员都人手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