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经过几天的讲座,楚孑又带着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把小清山的古茶树都看了一遍,这几位大爷大妈和马斯仟已经基本上可以准确判断一棵茶树的树龄了。
楚孑让他们在树龄30-150年之间的茶树上系上红色的条带,方便后期开发。
之后,便给每个人分好了组,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向大清山进发了。
……
大清山,山如其名,真的非常的……大。
即使分好了片区,分好了组,但他们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个人,最多最多加上偶尔来帮忙的大圣师兄和二师兄以及岳季,十几个人要走遍这占地近1000亩的大山,再加上还要爬上趴下的找树,实属不易。
如果把大清山放在其他省份,估计会开发成旅游景区或者度假村,但云省这样的野山太多了,而且大清山就在边境附近,地处偏僻,从来没有过什么开发,连路都没有,楚孑很多时候都是靠着指南针和太阳才能勉强确定方位。
幸亏这些村民包括马斯仟在年轻的时候就经常进山,走起来得心应手,大家每每汇报工作,竟然都比楚孑这个年轻人进行的要快的多。
而楚孑虽然动作慢,但是想得多,一两周时间他便发现了规律,这山上的古茶树并不是随机生长,大部分都是成片长的。
这也符合自然规律,茶树在自然界并算不上一种自我保护性特别起的物种,而且它的繁殖也主要靠风和鸟,自然会形成聚集。
当然了,如果是早年间人工种植的也说不好。
楚孑一时还判断不出来,主要是即使是经过人工种植,这么多年过去了,痕迹也早已经泯灭了。
除了刮风下雨的日子,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进山,一天比一天走的深,如果不是出于安全考虑,楚孑真的想直接住在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