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学术型偶像 铁马倦倦 2325 字 2024-01-25

*

“所以,”秦铎摊摊手,“我们就来了。”

秦铎隶属于社科院考古所秦汉研究室,这意味着在各种大型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他都要冲到第一线。

楚孑也没想到才过了两个多月,他就又和这位很爱照顾人的黑皮奶妈妈重逢了。

但二人没有太多喜悦,在前往墩山的大巴上,秦铎还在认真讲着这次临时重大任务的情况。

“西江地区从出国开始就是华夏人的长居住地了。”

“而西江地区的大墓也比较多,所以很多盗墓贼都会盯着这里。”

“西江省考古所的杨军*研究员在查看了现场情况之后就上报了,国家文物局考古处也比较重视,派了专家,很快就认为应该开展抢救性发掘。”

“抢救式发掘”顾名思义,与“主动性发掘”截然相反,是指遗迹因为一些原因,比如被盗或者基建行为而暴露之后,展开的发掘活动。

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的考古行为都是抢救式发掘,这在一些省份,比如西山省,非常常见。

毕竟在那些地方,随便向下挖十五米,如果没发现什么陶瓷或者古尸,开发商就可以直接开庆功宴了。

这次在西江省的抢救性发掘任务也很重,因为西江省最近多雨,更是要和腐化、水浸抢时间。

楚孑本想再问问相关的情况,但当小面包车驶入村道,墩山的样子第一次出现在楚孑眼前的时候,他就明白了为何选到他们来进行抢救式发掘。

因为墩山的样子,实在是太……标准了。

果不其然,在一旁沉默良久的屠銮教授开了口,幽幽问道:“这山像什么?”

说是山,其实更像个大土堆,形状在离远了的位置看特别明显,所以楚孑不假思索回答道:“像是墓地的封包,也就是所谓的‘覆斗’。”

“嗯,”屠銮教授点点头,“这就是请我们来的原因了。”

覆斗就是指盖在墓地上面的土堆,因为像个覆盖的水斗因此命名。

而这也的墓地形状,在秦汉,尤其是西汉的皇家墓葬中,算得上是标准配置了。

所以才把专攻秦汉考古的屠教授和社科院考古所秦汉研究室的秦铎他们请来。

但这不仅没让楚孑心中的疑惑被解答,反而更深了。

要知道,西汉时期的政治与权力中心都在北方。

楚孑在脑海中检索片刻,根本没找到任何有关长江以南有西汉皇家墓葬的记载。

而这,绝不是他的记忆问题。

为何在西江省,会有一座西汉时期的皇家墓葬呢?

楚孑看向秦铎和屠教授,二人都盯着墩山若有所思。

显然,三人在想着一样的问题。

他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此时的墩山上已经有着不少人,标配就是拿着图纸、拐杖和手铲分散在四周,各自勘察着。

根据他们身后的红旗,楚孑也大概明白了目前工地上的人员配置。

一队人是西江省考古所派来的,另一队人是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而楚孑他们,以及其余的十几位提前到达的研究人员则是隶属于社科院考古所。

秦铎带着他们认识了一下,西江省考古所的领队就是之前第一个来勘察这片区域的杨军研究员,是一个剃着平头,看上去十分稳健的中年男人。

“我们现在主要在做的就是勘探,需要先确定此处需要挖掘的大小和范围,所以这些研究员都在挖着探洞和探方,看看这里的情况。”杨领队介绍道,“不过根据我们初步估算,整个墓园面积大概四万平米,发掘面积也不低于一万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