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听着是爽,不过只有干货也有点噎人。
来自央视的记者小刘就是历史系毕业,今天和自家领导一起听这场报告会,收获颇丰,但毕竟年轻,老坐不住,听了一会就开始有点神游了。
她开始看向会场四周,只见有不少穿着西装的人站着,一时也有点分不清是考古工作人员还是会场请来的保镖。
但很快,他看到一个穿着西服的小哥走到了自己跟前,虽然他带着白色的手套和口罩,但看身形、体态还有露出的那一双眼睛,就足够让人目不转睛了。
小刘只觉得自己浑身的疲惫瞬间消散了。
帅哥果然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干嘛呢,小刘,”领导用胳膊肘捅了捅她,“怎么不拍照?”
小刘这才反应过来,这帅哥不是平白无故走过来的,而是拿着一块被封在特殊液体里的木牍,示意后排记者可以拍照记录呢!
而他戴的白口罩和包手套显然也是为了保护文物,小刘之前去过不少考古记者会,都是这样操作的。
她在内心暗暗鄙视了一下自己的不专业,然后拿起相机,对着那块木牍一阵拍摄。
虽然走了点神,但这种专业操作还是在线的,很快就拍了不少张合格的新闻图片。
但她还是有点不满足。
于是,她把构图稍微变了变,在这张照片的一角,能看到一个虚化的帅哥的样子。
心满意足!
散了会,很多记者都没走,而是留在原地打稿子发图片给社里,争取能在最快时间放出第一手新闻。
小刘修了几张图,然后拿给正在认真敲稿子的领导,“麻烦您挑两张图吧。”
“嗯。”领导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屏幕,只是朝小刘的电脑上瞥了瞥。
因为她知道,这种新闻图片没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那几片木牍,和别的媒体基本上都一模一样。
但是……
她的目光忽然被其中一张照片吸引了。
“就这个吧,”她说,“没准这就能体现我们的差异化了。”
虽然说他们是央视,其实没有太多的浏览量KPI指标。
但是,现在主流媒体贴近大众视角已经是一个流行趋势了,这张照片,嗯,一定错不了。
小刘表面上只是静静点了点头,内心狂喜。
这还是头一次,她拍的照片没有被领导挑三拣四!
都是这位帅哥的功劳。
只是……
这帅哥看上去着实有点眼熟……
……
记者会完毕之后,楚孑拖着狼狈的身体走回了宿舍。
今天他着实是被抓壮丁,拉去做了一天礼仪先生。
为了让他们这些一线的年轻考古工作者有些参与的荣誉感(以及主要为了节省经费),他们就在现场换上了一身西服,帮助后排记者拍清楚那些竹简木牍。
穿习惯了下工地的防护服,换上西服还真觉得挺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