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学术型偶像 铁马倦倦 2726 字 2024-01-25

据丹东港的村民回忆,两艘打捞船派出了数名潜水员,将炸药放在了致远舰的舰体上,通电引爆,将小块区域炸碎,才把船体打捞上去。

如此行为,反复数次。

这场近乎残忍的打捞直到同年十月才结束。

与水下考古的发掘打捞相比,日军此种以获得钢铁和沉船物品为目的的打捞方式是极具破坏性的。

不过!

通过这次的水下考古前期探查,发现致远舰虽然经历过很严重的盗捞和破坏的痕迹,但似乎并没有被大规模破坏。

也就是说,当年日军打捞队打捞的,也许是别的东西。

也是辛苦他们,打捞了足足半年。

楚孑没有太固定的任务,绕着致远舰的遗骸拍了一些相片,然后四处游动、查看着。

他站到了穹甲之上,经历过战火和百年沉寂的铁甲依然撑得起他的重量。

向下一望,没想到猝不及防地对上了一张有点丑的脸。

穹甲下面的洞里,有一只大黄鱼正趴在里面。

这黄鱼很大很大,比楚孑见过、吃过的都要大很多,在里面趴的安安稳稳,一幅主人的样子。

显然是在这里住了很久,已经把这里当家了。

楚孑伸出一根手指,探向大黄鱼,大黄鱼也不躲,而是大大方方的用脑袋顶了楚孑的指尖一下。

这是他第一次在海底触摸活物。

当年的致远舰,在弹尽重伤时,管带邓世昌毅然决定撞击敌军的“吉野”号,可惜功亏一篑,被敌军的炮弹击中了侧面水线之下的位置,导致了大量进水,猝然沉没。

大黄鱼栖息的孔原本是个弹孔,会是那导致进水的弹孔吗?

大黄鱼可知道,它如今的家原本是一首悲壮与遗憾的哀歌?

它只是晃了晃身子,缩回了洞里。

似乎是某种生命的轮回,正在这里上演着。

楚孑告别了大黄鱼,继续在水下沿着刚刚“先头部队”布置好的行动绳向前方游去。

20米左右的海底距离,楚孑也不知道游了多久,只是觉得每进一步都是不一样的景色。

还有感触。

这是一种很难说清的情绪,如果掰开了揉碎了讲就会显得很矫情,于是楚孑也不再去想,而是让脑子如同身体一样,在这海底漂浮游荡,并尽可能的多多拍照,将任务完成好。

等楚孑在海底再遇到鲁小达的时候,方才回过神。

鲁小达冲他指了指手腕,楚孑看向潜水电子表,才发现他们已经在海底快二十分钟了。

楚孑冲鲁小达打了个上水的手势,鲁小达比划OK,二人最后又摸了摸致远舰的穹甲,感受了一下他雄伟悲壮的斑驳,然后一起上水。

在水面以下五米深的位置做完安全停留后,二人顺利找到了浮标,很快船就来接他们了。临登船之前,楚孑再次望向海面,几乎望穿了海底,才终于完成了这场告别。

大家都上岸之后,都简单汇报了一下工作,放置在致远舰四周的锌块已经部署完毕,据专家组估算,这批锌块将在两年之后才会用完,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两年之内,致远舰应该会按照这样继续保存下去。

上头对于致远舰和经远舰的文物保护工作是谨慎有加,在确定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之前最优的选择就是不动。

因为这次致远舰和经远舰其实是我国首次进行海底钢制沉舰的调查,在此之前,水下考古工作所调查的多是海外贸易用的木制帆船(比如南澳一号),对这种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战舰进行调查发掘,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