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们,茶树喜欢在什么类型的土壤里生长?”
二人异口同声回答:“酸性土壤。”
岳季还不忘补充:“以PH值在4.5-5.5之间为宜。”
楚孑不甘示弱:“因为茶树的根茎中有大量的有机酸。”
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愁眉展开了不少:“是啊,你们说得对。但是大望村有一小片茶园,土壤的PH值却是6-6.5,但茶树依旧涨得很好,你们也知道,大望村的茶叶产量也比大圣那边要高。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这和这里特异的茶种有关,”
楚孑懂了:“所以二师兄研究的课题就是能适应6-6.5PH值范围的茶树种的研究。”
“是,”明教授又叹气,“结果这小子到这儿的第一年就找到了适合繁育的种茶,同时找到了适合杂交的次种,第三年就成功做出了一批种子,现在已经种上了。”
“你们知道有多少博士生做相同课题的时候为了找种都快累死了吗?你们说他这样,能不气人吗?”
二人听后默默点头。
确实很气。
而且,对于研究育种工作的研究者来说,找到合适性状的种植株只是万里长征开始的第一步,之后还要经过更加复杂的杂交手段才能得到适合推广的良种产品。
在这一步上可以说基本上是在赌概率,和上帝掷骰子,有些科研工作者在这条路上会花费十余年不止的光阴。
至于良种的标准,之前已经提到过了,就是那四条“丰产性”、“适制性”、“适应性”和“抗逆性”。
谁能想到二师兄他走完这条路只用了三年啊!
“当然了,还有更气的呢,”明教授咬牙,“这小子来这儿的第一年就和小华在一起了,小华是来这儿支教的老师,听说俩人马上要订婚了。你们看看大圣,都一把年纪了还母胎单身呢,还有我……”
二人看向明教授。
明教授把剩下的话咽在了肚子里:“……我的事不提也罢!”
是后来,等大圣师兄喝多了,才和他们讲,明教授也曾经和来支援归渡市的一位某检察院校的教师有过一段过往。
当然了,这段夕阳恋情还是以对方把明教授甩了作为结局。
不过二人大概也知道为什么明教授对他们的二师兄如此咬牙切齿了。
别说是明教授了,就连楚孑听完也是希望自己的科研道路能像二师兄一样就好了。
“三位,饭做好了,如玉他马上就回来了,请进来吃饭吧。”小华走出来对他们说道。
一群人就进了小楼,只见小楼里面干净的不像话,就连纸巾和鞋子等等位置都摆放的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和部队似的。
明教授刚想开口,小华已经看出了他的意思,忙解释道:“其实平时家里有什么家务都是如玉他做的,我只做饭。”
明教授闷闷地“嗯”了一声。
楚孑本以为这位二师兄走的是纨绔的路线,但没想到也能做这些琐事,忽然对他有些肃然起敬。
“哎呀,小华,跟老板说这些干啥,”二师兄是有口福的人,菜刚端上桌人就回来了,浑身湿透,“咱赶紧吃饭吧。”
“你先去换身衣服吧?”小华忙道,“这怎么弄得?”
“刚被小屁孩推水里了,不过甭担心,我这身上的水都是山泉水,还养肤呢,”二师兄大大咧咧直接坐下,“快来吃啊,可好吃了。”
小华的厨艺十分精湛,再加上此地山好水好,种出来的蔬菜也品质极佳,尽管只是简单的家常菜,三人也是都吃了两大碗饭,撑得肚歪。
“你们吃饱了我就不陪着了啊,我还有点事。”温如玉把碗筷都利索地收拾干净,又提腿往出走出。
“你干嘛去?”明教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