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学术型偶像 铁马倦倦 3080 字 2024-01-25

当时的澜苍茶叶厂只有几间不到100平米的土墙草房做工厂,也买不到新机器,只能从别的茶叶厂买些淘汰下来的机器自己做改装,为此还出过事故,但杜大姐还是带着茶农和工人们啃下来这块硬骨头。

再之后,全县采集到的茶青,就都被送进了茶叶厂,而茶叶厂在把这些茶叶加工好之后,又销往了全国各地。

可就当大家以为茶叶厂会这样顺风顺水地运行下去的时候,他们忽略了大环境。开放让更多的地方都建设起了茶叶厂,也让很多外资进入了整个茶叶市场,为了生存,澜苍茶叶厂必须求变。

他们开始生产散茶,但门槛越低的产业被冲击的越是厉害,杜大姐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带头实行承包,和很多村子的茶叶初制厂签订了承包协议,可由于经验不足,最终还是失败了,茶叶厂宣告破产,杜大姐个人也负债了十几万,一切看似穷途末路。

最终还是政府给了杜大姐一线生机,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之下,为80多名能力较弱的失业老工人组建了澜苍古茶有限公司,杜大姐被推选为董事长,总共集资了十多万元,杜大姐也是找各种朋友借了两万元,终于完成了集资。

可饶是这样,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还是被骗子骗走了几万元,这几乎让茶叶厂经营不下去,但好在他们这些老工人的意志品质都非常强,靠着停发工资,还是咬着牙做下来了。

他们同样没钱买机器,就只能租原来茶叶厂的破机器,这个公司因为是破产重组的情况,也没有信誉度,贷不到款,所以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杜大姐重任在肩,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最终还是迎来了春天,普洱茶在全国范围内大火,连带着他们古茶公司也走上了上破了,直到今天,整个公司的资产已经上亿了,而且即将在港交所上市。

虽然杜大姐讲的云淡风轻,但楚孑也知道她到底费了多少心思,才把一个小小的景迈茶叶厂带到了今天的这个地位。

但杜大姐却说,她自己没有什么功劳,更多的功劳是那些工人与茶农的,如果没有他们做出这么好的茶叶,如果没有这古茶山在,她再怎么努力都没有。

无论他们做了多少工作,万变不离其宗,这里古茶山的普洱茶质量本身就好是第一位的。

这也是为什么杜大姐已经不年轻了,但还是每年来亲自采茶,因为她要看看

楚孑听完,也被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所打动了。

其实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一句听上去有些假大空的话“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但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也为了这个信仰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最终当然是得偿所愿,当地的村民不止过上了好日子,还过上了有尊严的富日子。

不过,楚孑还是问道:“那杜大姐,您是怎么劝说村民们和你们一起劳动起来的呢?”

“嗯……”杜大姐想了好一会儿,“其实我好像没在这方面下过特别大的功夫,景迈的居民大多都是布朗族,他们本身就是非常勤劳的居民,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一个致富的机会。”

楚孑的眼神又黯淡下去。

虽然他学到了杜大姐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他并不知道怎么鼓舞自己的村民们。

“你也别难过,我再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杜大姐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我们这里学校的一位老师,也是学校的创办者,我想虽然他没法给你讲怎么鼓舞村民采茶,但一定能给你讲讲他是怎么让村民们开始上学的!”

第147章

隔天, 杜大姐有事,于是便只给了楚孑一个地址,让他自己去寻找。

楚孑按照地址前来, 只见是景迈村的一个不多大的小院,院子里虽然很破, 但很干净, 随处可见生活痕迹, 同时还有很多的书架, 大部分都正在制作中。

而这些书架虽然简单, 但并不粗糙, 上面都细心雕刻着一些特殊的图案,显得特别有民族气息。

就在清晨细微的晨光照射到这些木架子上的时候,屋子里走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虽然他满脸皱褶,但精神却很好, 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楚孑。

这便是楚孑要拜访的对象,苏文先生了。

苏文先生看到楚孑, 爽朗一笑:“你就是老杜介绍来的那个研究院的同学吧?”

楚孑连忙上前一步, 认真鞠躬:“没错, 苏先生好,我叫楚孑,现在在茶研所读书。”

“好,好,”苏文先生邀请楚孑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浓茶, “我昨天已经听老杜讲了,你想研究一下怎么让村子里接受茶文化, 并开始努力工作,这很好,虽然我不太懂茶文化,也不知道怎么帮你,但老杜让我给你讲讲我是怎么劝孩子们上学的。”

“是的,”楚孑呷了一口浓茶,皱了皱眉,“麻烦苏老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