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孑无奈,既来之则安之吧。
但二师兄的力气弱得惊人,楚孑还不得不帮他一起提。
等下了火车之后,楚孑已经是气喘吁吁。
生怕这次墨江之行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而后,他见到了他们的向导。
一个留着寸头、带着墨镜,有花臂纹身的酷哥。
之前他们只语音通话过,楚孑听声音还以为李文是一个斯斯文文的学生,毕竟是当地茶叶研究所的一名文员,却没想到见面之后发现这么狂野。
而且,李文向导不止长相狂野,就连车技也十分狂野。
从火车站到碧溪古镇几十公里的弯弯曲曲的公路,竟然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下了车,实不相瞒,楚孑的腿都还在打颤。
这一路实在是太刺激了。
二师兄精神倒是特别好,戳着李文胳膊问:“文哥文哥,你说这碧溪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呀?”
“就是一些古楼、古建筑,”李文不动声色地挪开自己的胳膊,“你们随意走走就好,我下午来接你们。”
二人:“……”
真的是好冷漠。
但也没办法,二人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开始探索起这座古镇。
楚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镇真的是非常古,早在《云省通志》之中就有记载,这里在1406年便成立了,原名碧朔,1919年才改名碧溪。
“你看这里到处都是青石铺地,而且外圈还有城门城口,城中心还有八角笼,啧啧啧,”二师兄一边走一边说道,“可见这里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是防御之城啊。”
楚孑也顺着二师兄的目光看去,只见城墙巍峨,高耸入云,显然它们的存在就是在警告来者,不要打这里的主意。
这座古镇就是当时茶马古道上一座非常重要的驿站,凡是要走茶马古道进入墨江的马队,必然要现在这里停留修正,才能继续前进。
而在碧溪古镇,同样有很多茶叶厂,这些茶叶厂有的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想来是当时有些茶商将茶叶从滇、川运来,便就地贩卖了。
而这里的茶叶厂也有些非常著名的茶品出产,比如全国都很有名的“他郎女儿红”,就是这里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女儿红”是著名的酒品,但其实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只是一种全部由女儿来制作的技法,在当地所代表的则是特指一种春茶的制作方式适龄的女儿采摘春茶时只采古树上细嫩的毛尖,噙于口中,之后再经过烘焙等等操作,也全部由女儿完成。
当然了,现如今他郎女儿红已经成了碧溪古镇,乃至整个云省的招牌,因为需求量大,所以也并没有再全部由女儿进行采摘和制作,只是依旧保留着古法的制作方式,尽量少的用机器烘焙,因此产量并不高,而价格却不低。
既然来到了当地,楚孑和二师兄也没能免俗,买了几袋,找了一处茶馆,便就地泡了起来。
普洱茶讲究年份越久越醇厚,还有一种独属于叶子而非茶芽的独特香气,是酚类物质的芬芳,但他郎女儿红却只用嫩芽,所以尝起来十分鲜嫩、爽口,与传统的普洱茶大相径庭,让楚孑和二师兄都十分印象深刻。
喝完,楚孑不住地想,虽然同为普洱,但在云省这个普洱茶的发祥地,各地的普洱茶仍然是做到了差异化,也难怪过去了这么多年,提到普洱,依旧是以云省为尊。
他郎女儿红便是把古法玩出新花样的茶品,很值得学习。
喝完了茶,楚孑和二师兄又继续逛古镇,这时候二师兄那种人畜无害的社交能力便充分体现了,几乎只是问了一些人,他便已经了解到了整个古镇的历史。
古镇上以“黄、李、何、张、庚”姓的人最多,这五户也是曾经碧溪古镇的五个大户,分别掌管了整个镇子的官、兵、商三方面,而这些古人的大宅在今天也依旧存在,并且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楚孑和二师兄去了几间古宅,如今这些古宅已经没人居住,而是变成了景点了,只是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也能看得出来曾经这个镇子的辉煌,并且了解了这里的历史。
逛着逛着,楚孑和二师兄也都有点饿了,随便找了家小馆,也都是地道的味道。据当地老板说,他们现在所做的米干,即一种用米做的主食,也是古法,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
楚孑只能感叹,这里的整个古迹甚至古风保护都太好了,可以说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