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吏万潜赞同道:“是啊,事情已经到了迫在眉梢的地步,不如我们现在就推出一个人来,先将眼前的危机渡过了,再请奏朝廷封州牧。”
“可推选谁才好呢?现在这样的情况,谁还能做到稳住局势?”
鲍信说出了众人此前想到的人:“曹操。”
“济北相认为东郡太守可做到此事?”
“除了他,难道还有别人能击退管亥吗?”鲍信道:“当年董卓威风凛凛,手中西凉军令人闻风丧胆,十八路诸侯都拿他没办法,而盟军却只顾着壮大自己,没有作为。曹操与我兄弟二人共同进兵董贼,虽因兵力不足败退而归,我至今仍然对曹操的战略记忆犹新,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鲍信担任的职责有当年曹操上表之恩,在这兖州郡守之中他最看好的便是曹操。
众人听罢,纷纷表示赞同。
“是啊,这是无可奈何的事,选择曹操,乃是别无选择之下的选择。”
“剑在头顶悬着,此时不推,所有人都得玩完啊!”
鲍信身兼兖州刺史刘岱身边别驾之职,他的话可信度高,且有权威,再有兖州治中也赞成鲍信之言,很快,众人共同拥立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有预感,此次黄巾余孽攻兖州,是危机,亦是他的机遇。
果不其然,他在驻军的营地之中迎来了前来恳请他接下州牧之印的鲍信及兖州同僚们。
曹操拿到州牧印,那印又烫又沉重,意义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