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琅琊诸葛一族,族长诸葛季新丧长子而悲痛欲绝,写信要求次子诸葛玄将两位孙儿接回族地教养,诸葛玄因受父命,带着两位侄子诸葛瑾与诸葛亮共回琅琊。
诸葛季的两位孙儿全都是顶顶聪明好学的孩子,大孙子诸葛瑾已经成年可抗起一家重任,而小孙子诸葛亮不过十四岁,却已经有了不错的学识见地,深谋远虑的眼光。
比起诸葛瑾的沉稳,时年十四岁的诸葛亮正逢少年人意气风发的青春期,丧父之痛,让这聪明又顽皮的小少年一夜时间长大了许多,也沉静了许多。
“叔父,徐州牧陶谦战死,现在徐州已经落入了幽州牧手中,新任的徐州牧乃是幽州牧指定的下属,据闻是汉室远亲的刘备。我们一路走来,境内到处都是这样的传闻,也不知道琅琊情况如何了。”诸葛瑾问道。
“若琅琊有战乱,我们就带上父亲与族人一起离开这里去荆州避乱,”诸葛玄道。
“到处都在打仗,没有哪一处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诸葛瑾轻叹道:“即便是到了荆州,那里也不过只能安稳个几年。”
诸葛亮静静听着叔父与兄长的聊天内容,不发一言,他似有所感,抬头望天,只见一行白鸟自天空向着朝阳飞过,仿佛在预示着些什么。
他有一种奇妙的预感,似乎未知的前方有什么在等候着他们,此去琅琊,并不一定会有战乱。
“叔父我们现在到哪了?”诸葛亮问道。
“待绕过这座山,就从泰山到琅琊郡了,”诸葛玄答道。
他们路过琅琊境内的驿站,遇上了一伙貌似行商的旅人,这群人一个个都是壮汉,身形挺拔魁梧,若非他们人手一只大白鹅,他们甚至都要怀疑这群人是不是土匪或是训练有素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