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人与人都是有差别的,有了对比才有伤害,三人组看着满桌子的菜只觉味同嚼蜡,又一次升起了难兄难弟,不,应该说难父难子的感觉。
同样觉得理由牵强的站不住脚的胤禛刚想说,其实他养的起,往后额娘不要再不停的给他送好东西了,可惜还没出口,就被江映蓉的:“老四,这个龙井虾仁你尝尝。”“老四这道白玉豆腐也不错,多吃点。”“还有这个鸽子汤,最滋补,多喝点。”这汹涌扑面的关心和爱意瞬间将胤禛淹没,再也想不起说其他的。
一时间桌上,只见母子二人其乐融融,难父难子三人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正印证了那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336章 红楼 清穿乱炖
康熙四十六年如果用四个字形容,莫过于喜忧参半最为贴切, 这一年的主要大事围绕着永和宫德慧皇贵妃以及四子胤禛展开。先是康熙、胤禛木兰围场遇险, 德慧皇贵妃只身救驾身受重伤命悬一线,再是胤禛突发时疫危在旦夕,这便是忧!但幸而这一切都转危为安, 康熙有惊无险, 德慧皇贵妃死里逃生, 胤禛大病痊愈, 这便是喜!
而这喜只是一部分。自胤禛病愈,江映蓉身子虽未痊愈却也已无大碍,余下只是时间问题,康熙便不欲在行宫逗留,遂摆驾回宫,于是四十六年的秋狝草草结束。康熙回宫的第一件事便是着手江映蓉的册封事宜,不知是为了嘉奖江映蓉以示荣宠,还是接连的两件祸事让康熙心有余悸打算用喜事冲一冲, 或是有其他打算, 总之这场皇贵妃的册封礼可谓是声势浩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封后大典, 当然皇贵妃的仪制摆在这里,即便有些地方过了祖制,免不得让有些人说嘴两句,但总归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更何况这是康熙一力主张, 谁敢说个不字。即便作为册封的正主儿江映蓉在看到某些地方不合适提了一句,也被康熙打回去,只说这一切都是江映蓉应得的,甚至言语间还透露出委屈江映蓉的意思,说的江映蓉心头一跳,之后行事越发滴水不漏,生怕日渐多疑的康熙事后后悔追究。
常说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凡事过犹不及,别看江映蓉一时荣宠犹如鲜花着锦,无人能与之争锋,连胤禛、十四连带着地位也水涨船高,满宫妃嫔还有诸位皇子谁不羡慕嫉妒,王公大臣谁不巴结逢迎,可这般盛况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就看这暗涌何时突破防线搅成一滩浑水。幸而江映蓉不是无知无畏之辈,以为有了救命之恩,成了德慧皇贵妃,未来还有个帝王儿子,便万事大吉高枕无忧,甚至于志满得意,反而越发小心行事,于是她这个荣宠的正主儿反而最为低调,来往做派一如往昔。
比如,后宫宫权依旧在惠妃和宜妃手中。本来惠、宜两妃在江映蓉辅一回宫就拿着宫物账册进了永和宫,准备交出手中谋划多年的权柄,不交没办法啊,皇上的圣旨放在那里,可是写得明明白白将由德慧皇贵妃掌六宫事物,两人一想到多年心血即将付之一炬,白白为她人做了嫁衣,心痛的好比活生生剜了心口一大块肉,为此不知道多少个日夜不曾好好休息,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这些年来在紧要之处培养了不少暗桩,交了宫权之后也不至于立马抓瞎。两人不情不愿的将东西呈到江映蓉跟前,却没想到江映蓉说不插手宫物就是不插手,那一日江映蓉是这么说的:
“本宫不理宫物多年,身子一向不爽利,此次又受了重伤,元气大伤,更是力不从心难当大任,虽承蒙皇上信重掌管凤印,暂代中宫之责,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惠妃姐姐和宜妃妹妹掌管宫物多年,颇有心得,一事不烦二主,不如继续代管各处,如需凤印再至本宫处取用如何?”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原本该你们的宫物你们继续管着,不用交上来,但皇上毕竟有旨,不好全丢给你们,本宫就意思意思拿着凤印,你们需要敲章了过来敲就是了,她就当个管章子的人。
惠妃、宜妃二人对视一眼,眼中的意外之喜溢于言表,心里恨不得即刻应下,只是面上不好意思直接接受,嘴上象征性的推拒着。江映蓉岂不知二人想法,表情越发诚恳,甚至还咳嗽两声,连喘气声都变得有些粗重,一副两位若是不答应便无法向皇上交代的样子,于是惠妃、宜妃终是不再推拒,感激涕零的拿着账本册子又喜滋滋的回去了。
看似物归原主,没什么变化,却也有变化,原本由惠妃、宜妃二人共同掌管的凤印到了江映蓉手里,虽说江映蓉表明态度不插手宫物,可宫中有大事需要定夺时二人还是要到江映蓉跟前汇报,等着江映蓉裁决盖章,相当于找了两个免费劳力,却能从一大堆俗事杂物中摆脱出来,也能让处于风口浪尖的江映蓉显得不那么招摇,何乐而不为。平白多了个顶头上司,虽说这个上司平时不管事,但惠妃、宜妃又不会真傻到凡事自行定夺不汇报,比不得之前自由,但这也比当初预想的权柄尽失好太多,所以二人还是喜大过于悲,暗地里酸涩羡慕之余还能赞一声江映蓉果真说话算话。
江映蓉不知道现在的胤禛是否起了夺嫡的心思,但因着这次意外事件改了原本的轨迹,将原本不显眼的胤禛置于风口,再想低调就难了,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胤禛还没起心思,接下来针对他的阴谋阳谋还有巴结奉承只多不少,万一有些人脑袋抽风,看胤禛有希望,大咧咧在康熙跟前支持胤禛,惹得康熙猜忌那可就亏大了。所以趁着母子关系缓和,在胤禛请安之际也悄悄与他说了不少掏心窝子的话,当然说的也没那么直白,但二人心照不宣罢了。
这不又是一次例行的请安,母子二人喝着茶,用着点心,屋里远远的只有翠缕、琴音二人守着,留给母子二人说话的空间。
“你十四弟自小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但凡他认定的人便是打心眼里护着,你看这些年他与老八的相处就知道。”江映蓉看了看胤禛的脸色,并没有因为这些话而有反应,便继续道:“虽说有时心直口快说的话不中听,你也别与他计较,不管他与旁人再交好,说到底这宫里最亲的还是你这个四哥,你当哥哥的多包涵他一些,本宫也会在一旁劝着。”
胤禛点了点头,表示知道,“额娘放心,儿子都知道,不是亲弟弟,哪里会那么宠着福佳,惹得福佳一天见不到十四叔就念叨。”随手还捻了块糕点塞进嘴里,边吃还边感慨,额娘这里的茶点就是不一样,弄得他每次都忍不住多吃几块,次数多了每次来总是有七八碟子爱吃的糕点等着他,不吃又不好意思,吃了就停不下来。以前胤禛大早上上完朝,来永和宫请安时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可惜没有可口的茶点等着他,现下待遇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永和宫的宫人因着江映蓉的态度转变,对着胤禛除了往日的恭敬还有说着不出的亲近,以往这些可都是没有的。经过这么多的事儿,现在江映蓉的话胤禛都是句句听在心里,又因着上次围场的事件,十四对胤禛也没之前那么排斥,哥俩明面上关系虽未有大的转变,但心里都明白不一样了。所以,胤禛便愿意多包容十四几分,哪怕是为着宫里的额娘呢。
“到底是当哥哥的,等十四再过几年,也定能明白。”江映蓉一脸欣慰,语气中带着赞扬,反倒是说的胤禛有些不好意思。可接下来江映蓉却话锋一转,脸上带了些不自觉的忧虑,先是叹了一口气,便仿佛喃喃自语般道:“其实现在这样也好,若是十四真与你关系亲密,反倒是……”是什么江映蓉没继续说下去,她相信聪明如胤禛定能听懂她的未尽之言。
果然胤禛立时明白了,口中的糕点也不如之前美味,谁说不是呢,亲兄弟反而不能表现的像亲兄弟,十四这样反过来想想确实也有好处,胤禛这会儿可见不得江映蓉忧虑,赶紧道:“凡事都有儿子和十四弟呢,额娘安安心心过日子,不要思虑过重。”
“额娘明白,只是身处宫中,即便想明哲保身又岂能独善其身,咱们母子眼下荣耀,岂不知已经惹了多少人的眼,你十四弟额娘暂且不担心,额娘担心的是你。”江映蓉定定的看着胤禛,眼神里盛满关心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