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北牧想要谈议和,也得看看大齐答不答应。都打的你哭爹喊娘,完全是压倒式的胜利了,还议和?那边关将士多年的流血岂不是都要付诸东流,大齐皇帝的龙威又何在?

要么投降,要么继续打,自己选一项吧。于是在林涵钰的步步紧逼层层压迫下,北牧不得不接受作为大齐藩地的事实,以后要年年朝奉,岁岁进贡。

不接受不行啊,林涵钰带着大堆人马直捣北牧王庭,把一干大臣家眷全部抓起来,不服的直接拖出去砍了。老弱妇孺自然只是关押,不会滥杀,毕竟想要的是长久真正的臣服。若是肆意滥杀,只会激起北牧人的血性,再打起来平白增添许多伤亡。

一番杀鸡儆猴的示威后,哪怕心中再不愿意,面上也得战战兢兢的接受。毕竟王室还剩下最后一个血脉,大齐已经拿出诚意册封为新藩王,这些老臣也无可辩驳。

而底下的百姓更关心的是饭能不能吃饱,衣服能不能穿暖,生活能不能安稳。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不会家破人亡,至于你上边的是哪一位当家,真没有太多想法。更何况北牧此地也习惯了几年换一个新王,谁让他们的传统就是以实力说话,哪个部落实力最雄厚就尊哪位为王。

又因着林涵钰在最初一年已经暗中将北牧实力强悍的部落搞得四分五裂,不仅为后边真正开战打下基础,现下更是没有人有实力出头。

而这次回京主要是为了带新藩王进京面圣,好让皇帝施恩,自古恩威并施方是长久的御下之道。还有从北牧王公贵族里边挑选嫡系子孙作为质子,尽量选择三岁以下的,实在没有三岁以下的也尽可能选择年纪小的。

此举一方面是让北牧有所忌惮,不敢随意生出反心;另一方面则是准备从小给这批人灌输大齐的思想教育。若是时机合适完全可以把一些已经成功被洗脑又颇有才干的人放回北牧,让他们言传身教影响北牧民众。

所以才会尽量选择年纪小的送进京城,这样才好教啊!大齐只会好好教育他们,教育他们忠于大齐,培养对大齐的归属感。才不会单纯只作为压制北牧的质子之用,甚至刻意苛待囚禁他们,这可是下下成的计策。

而待此事一了,林涵钰还要继续回北牧处理后续事物,接收领地、派驻官员、安抚百姓等才是真正伤脑筋的。

当然林涵钰无需亲自去做这些事情,只需总揽即可,自有下边的官员去跑腿实行。他更重要的还是威慑北牧,以防其反水。等过些年北牧彻底成为大齐的附属,方可放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