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水泥量产有限,第一步就紧着修坝筑堤而用,特别是先行完工的地方,不仅一连几年免受旱灾,且在洪灾来临之际依旧安然无恙,皇帝更是看重堤坝修筑。他计划将大齐所有大江大河沿线都修上堤坝,为百姓造福。不过这是个大工程,恐怕需要几代人来完成,皇帝要做的就是开好头。
若说皇帝哪里有这么多钱去完成这样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工程,盖因海航事业确实给他带来了完全超过预期的财富,一船货物运出去换回来一船金银都不夸张。因着海船制造技术先进,装备强悍,不仅抵的了海上风浪,还能抗的了海盗偷袭。哪怕有损失,但比起收益完全不值得一提。
第一次成功回转后,皇帝更加看重海航事业,命人又打造了不少海船,甚至招募商人,带着他们一起去外边探索新世界。随着队伍的壮大,带回来的不仅仅是金银珠宝这类死物,作物良种、制造工艺、先进思想全部陆陆续续传回大齐,等待着大齐一点点消化,利用自己的智慧为己所用。
第72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
“报,北藩八百里加急。”
传报官的急报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朝会, 皇帝打开镇北侯林涵钰的亲笔奏报, 一目十行看完上书内容。
“北藩突然大旱,已经有三月不曾降雨,河水骤减, 草地干涸,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皇帝看完奏报内容揉了揉额头, 有些疲累的问道。
听闻此消息, 底下百官窃窃私语,议论着突如而来的消息。有说北藩乃是藩地,下不下雨是老天爷决定的,非人力可以左右,无需过多理会。有说北藩好不容易愿意臣服,若是不予理会恐怕会出现暴乱,届时战事再起,即便弹压下去恐怕以后大齐再难在北藩立威。
双方各执一词, 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虽如此, 大部分人还是建议朝廷要拿出态度来,最起码不能置之不理, 寒了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北藩民心。只是这干旱确实不是人力能解救的,缺少粮食朝廷可以拨粮赈灾,可是有了粮没有水照样活不下去,水该怎么办?
实际情况其实还要更严重一些,自打今年开春起, 北藩降雨就极少,但是天气回暖,冬天的千里冰雪融化后也尽够春天万物生长复苏之用,沿途水草勉强恢复到春季该有的生机。
可是到了春末还是不曾降雨,北藩高地白天气温又极高,雪水也融化完了,只有高山山顶因为温度低还未完全融化,饮水自然就不够用。过了两个月沿途河水日渐减少,牧民不得不往有水的地方迁徙,最后基本都汇集一处,守着北藩的母亲河--塔里木依河过活。
大家汇聚一处,又是人、又是动物,饮水越来越少,大部分地方都露出河床,每日取水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草原也因几月未曾降雨大面积变成枯黄之地,动物失去了食物来源,饮水不足,自然成批死亡。
在这样下去恐怕真的要发生暴动,届时大齐若是用蛮力镇压,恐怕之前的努力都要毁之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