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边,寻找薛蟠的人已经将能找的地方找了个遍, 甚至之前来来回回好几次都经过这个隐秘的山洞,可惜那时薛蟠还处于昏迷之中,没听见外边的叫喊,否则无论如何也会闹出点儿动静,好让寻他的人发现。

老农,也就是老于头以最快的脚程赶至庄子,一路上还不忘向遇到的人打听情况,可惜没有一个瞧见陌生的面孔经过,尤其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等气喘吁吁到了庄子,得知人并没有回来时,彻底慌了起来。

薛姨妈得到消息时差点打翻了茶盏,还是薛老爷拉住她没让她露出更多情绪。

“老爷,怎么会?好好的怎么就不见了?”薛姨妈慌得不知所措。

“莫急,先多派些人四下找找,可能只是不小心迷路了。”知道始末的薛老爷并不着急,现下的薛蟠最多吃点儿苦头,没什么生命危险,他已经让738时刻注意着,免得绑匪狗急跳墙真伤了薛蟠。为何不直接派人将薛蟠救出来?这是薛老爷预备着把薛蟠当个钓鱼的诱饵,也是给庄子里的管事一个机会,端看他如何选择?究竟只是小贪,还是为了掩盖罪行不择手段。

现下即便直接处置了管事,也顶多置他个欺上瞒下的贪墨之罪,抄了他的私产,将人赶出去,其实不算伤筋动骨。但是倘若管事能及时止步,悬崖勒马,不与绑人的那几个人同流合污,自行认罪,这说明管事起码还有点良知,薛老爷可以考虑放他一马。有了这次的警告,想来往后这管事也不敢再有其他多余的心思,毕竟就是换了他,新的管事谁又能保证始终如一、忠心耿耿呢?

若是管事知道被绑的人是薛家少爷,为了避免事情败露,还是跟着上了绑匪的贼船,与他们沆瀣一气,这就不能怪薛老爷到时候不念旧情,从严处罚,敢绑薛家大爷,不把大牢坐穿是别想出来了。

当然这些都是顺带的,不是薛老爷的真实目的,不至于为了区区一个贪墨的管事大费周章任由事情发展成这样。说到底还是想借旁人的手让薛蟠长点教训,好好教教他除开薛家大爷这层身份,他其实啥都不是的道理,没了薛家这层保护伞,旁人想为难他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把薛蟠那点儿因为出身自带的天然优越感好好磨一磨,省得他一天到晚总觉得高人一等,理所当然的享受特权,将来再利用这些特权行一些无法无天的事儿。

而且,按现在事件发展的情况来看,薛蟠若是不被发现身份说不定还安全一点儿。万一身份暴露,对于绑匪来说绑架薛家大爷的罪名可比绑架一个下人要严重的多,未免东窗事发,甚至极有可能干出更加疯狂的事情。等薛蟠意识到本来以为是保护伞的身份反而成了催命符,薛家这棵大树底下也有不凉快的时候,想来对于自身也能有个更加清楚的定位和认知。薛家的大爷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在享受这个身份带来的特权的同时,也得承担这个身份应有的责任和可能面临的危险。

不是薛老爷狠心,故意让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经历这些事情,到时候产生心里阴影或心理疾病了可如何是好?实在是薛蟠这娃儿,天生就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这要是往好的方面想能赞一句勇气可嘉,但是往坏的方面发展,便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混球。按书中的轨迹,薛蟠发展成后者的潜质更大,为了让薛蟠深切的体会到怕这种感觉,少不得得用一点非常手段才能让他铭记于心。所以才会有今日这一出,若不是薛老爷在其中牵线搭桥,不至于发展成这样。目的自然是从小就要做好规矩,教好道理,防患于未然,若是等到事发那一天再矫正,可就没那么容易。其中的尺度薛老爷也会做好把控,不至于让薛蟠留下心里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