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心情激动,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之。
……
过了段时间,陛下传来圣旨,嘉奖吕凤仙办学方针,并派来了朝中议郎蔡邕前来任教。
不知道内情的人都以为蔡邕是因为给陛下上书,痛斥陛下听信宦官,随意举孝廉,让一些小人当道,被陛下厌弃,才被打发来这个学校来。
一时之间,朝野中为他忧心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蔡邕朝中好友纷纷来为他送行。
他们原以为他会蔡邕孤身前往,以图以后重新调回京师。
然而,他们来这儿一看,却发现他几乎要将整个家都搬去。
好友们急问:“这是何故?莫非伯喈你真的灰心丧气,决定隐居山野,著书立说,教授学生,不再重返朝堂了吗?”
蔡邕笑着喝茶,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这就更让人忧心了。
友人道:“颍川太守据说是一位女太守……”
“嘘,说不得,说不得啊!陛下指鹿为马,咱们也只能以女当男了。”
“唉,说起来,这位女太守也是举孝廉出身……算了,现在不养育父母的人都可以举孝廉了,何况一女子?”
“陛下很是宠信这位女太守的妹妹,这才爱屋及乌吧?”
“没想到陛下还如此信任外戚?”
“或许,这位女太守跟我等一样,也反对宦官当政,或许我们可以跟她联络一二。”
众人说了一大堆话,也是要借机安慰蔡邕。
可是,蔡邕从头到尾都笑盈盈的,似乎没有一丝不开心的样子。
众人疑惑,问他:“伯喈似乎不为自己的前路忧心?”
蔡邕沉稳道:“去颍川书院教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颍川自吕府君赴任之后,一日好过一日,吏治清明,百姓安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