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卖摆设,这还是宝钗担心将来真的叫二房盖成了省亲别院,库房里的那些摆件再被二房盯上。

人家也不从你要,就说借着用一用。你能怎么办?

不借又做不到。借吧,就真的是肉包子打狗回不来了。

与其到时候气到自己,还不如换了银子还能哭回穷。

宝钗经手倒卖,价钱还算公道合理。完事又说钱留在手里就是死钱,建议买些庄子田地。

薛家虽然占着皇商的名份,但名下的庄子并不多。一来主要是没有爵位功名,田庄的税收过于沉重。二来便是薛家这边更看重商铺带来的效益。

荣国府有爵位,贾琏身上有官职,多买些田庄,其实是最省心也最不容易起纷争的事情。再一个,因睿亲王一案倒台了不少官宦人家,在抄没家产的时候,宝钗便发现祭田不在抄没家产的范围内。虽然有些不吉利,但还是将这事放在了心上。于是便有了与邢夫人商量购置田产的话。

宝钗事事捧着邢夫人,日常又小恩小惠的收买邢夫人身边侍候的下人,总之是宝钗的提议邢夫人一般都不会反驳。

时间一长,也叫宝钗渐渐的做成了一些事。

话回当下,只说省亲别院这事,大房和宁府一直是消极态度,王家,林家,史家,薛家和其他老亲故旧那里也送了贺礼和银子过来。

且不说回礼的时候,邢夫人装病躲事只叫二房自己掏腰包。只说这事到了最后,贾母也不知道是真心疼爱元春还是犯了执拗的毛病,想要打压大房气焰,重现当时两房都被她掐在手里的时光,总之就是仗着身份辈份又压着大房和宁国府各出了五万两银子才罢休。

为此,大房将所有将来可能用在省亲别院里的各种古董摆件都倒腾出去了。至于最后卖没卖,贾琏和宝钗俩口子夫妻联手还真不知道后续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