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商铎推测,皇上此番封王,应当还是不准备立太子。倒不是对大皇子不满意,只不过是帝王权衡之心罢了。
估计等谢羽册将京营兵权全部拿下, 再交还给皇上时,大皇子的太子之位也就有了。
正如当年保宁侯府之举:商铎自愿被外放江南,远离京中权力中心六年。
太上皇冷眼瞧着,见皇上与其母家都安分守己, 膝下也没有别的儿子好选了,这才退位择了当今登基。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着急也无用。
况且依着保宁侯府看,大皇子也不必着急做太子:别说太子了,皇上又怎么样,不也得在太上皇跟前装孙子。
二把手就够难做的了,何况三把手。
太子就好比孙媳妇,上头两层婆婆要伺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
当然,不立太子的坏处就是,皇上这样悬而未决的态度,会让别的皇子生出他们也有希望的错觉,进而使出各种手段来争夺太子之位。
比如二皇子,现在就另辟蹊径,天天蹲守在太上皇宫里尽孝,把亲爹都放到第二位去了。
以皇上的小心眼如何受得了,深觉自己命途多舛,养了个白眼狼。
但太上皇既然笑纳了,皇上一时半刻还真没法拿二皇子怎么办。
商婵婵忍不住头疼起来:如今京中的这片水,实在是太浑了,人人都有掣肘,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