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正是历史上第一个对曹操说“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的人,也是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两位帝王都撰文纪念过的一个人,这人也是蔡邕的故主。
也正是这位老人介绍了两人认识。
二人初相识,就互为知己,盖因二人喜好有极大的重合,曹操虽小了蔡邕二十多岁,但是琴、棋、书都与蔡邕水平相当,如今见曹操将他旧文一字不差默下,他自是感动不已。
苍老的手在曹操的墨书上一一点过,看着上头的一个个劝学之字,蔡邕神色暗沉。
蔡邕自知自己逃不过这一场死局,他虽是被迫,但是到底被打上了董卓的烙印,他虽死不足惜,只是到底舍不下编写到一半的汉史,还有家中那万卷藏书。
只是如今,他想到了一个可能。
他的女儿,他至中年才得的独女,虽为女郎,却并不比男儿差,更是过目不忘聪慧非凡。
若是以他为焰,他的儿为烛引,或许能为后人留下一盏明灯。
而这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这位友人。
他能看得出曹操心怀大志,也没少自董卓口中听到曹孟德的名字,董卓对于此人的评价并不低。董卓对于孙坚和曹操这两个坚定反抗他的人反而并不如外人所猜想一般憎恨不已,可能是英雄惜英雄,他曾经夸过孙坚,也夸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