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吏更加像是自己的才学如同货物一般被那些底层小吏挑挑拣拣,甚至于还会挑剔他们。这怎么可以!

小年轻们表示我们应该以成绩说话,明明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们要去参考什么课外实践课成绩,这不公平!

小学霸们回到家里怂恿家里头的人,觉得还是以成绩判定最为直接。家里头的人盘算了半天。

一年国家的举荐制才多少个名额,但是小吏有多少个名额……尤其是一些旁系家族,或是中小层家族,自觉自己家的儿子搭不上举荐制的船,偏偏择选制不知道为什么又没选中自家成绩优异的儿子,不由也觉得不公平,你觉得不公,我也觉得不公,当爹妈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家孩儿有天纵之才,更何况的确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就是没被选上。

于是他们自己向上头要求,既然已经有了择吏制,不如再来一个方法?

这说来有些可笑,但是在一方的小心翼翼推动,另一方的默许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科举考试成为并立于举荐制、择吏制的大汉第三种择选人才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届天子门生火热出炉。

出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出生世家,有的出生平民,还有些出生权贵,几乎包罗了如今汉室的各种阶层。

如此结果令群臣吃惊,也让小皇帝兴奋不已。

这代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大家支持科举这么简单,从简单的说,证明了此次考试的公正,从深里说,证明了无论何种出生的大汉子民,已经渐渐拥有了读书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