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没找个地方坐下,旁边就传来了一个不是很想听到的声音。

“我当是谁,这位不是写赋讥讽蹇将军的‘天授之才’吗?”

这是找茬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1]汉时经学分两派: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2]何休应该是公元182年卒的,因为剧情需要,本文将他逝世的时间改到185年。

[3]《硕鼠赋》的故事是作者瞎编的请别认真=3=

※关于慷慨与品德高尚的问题,三国志里多次讲到谁谁谁散尽家财给乡人(荀彧叔侄),谁谁谁豁达好客宰杀了自己的耕牛给朋友吃(董卓),谁谁谁带着全部家产投奔主公(李典)……全部都是赞扬的笔法,所以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

大概是因为东汉末年官场比较黑暗,到处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市侩贪婪,所以更讲究君子之风,推崇视金钱如粪土的品德吧【望天

而且,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色……正如苏小妹说的,心中有佛看到的就是佛,荀攸荀彧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把崔小颂的行为美化了【蜡

第11章 洛阳文会[三]

崔颂转身看去,声音传来的方向是一处矮亭,里面坐着三个方巾裾衣的儒士,正对着他的所在。

目光在三人中徘徊了片刻,最终落在左边一脸讥诮的方脸士子身上。

此人约莫二十五六岁,国字脸,一字眉,穿着浅黄色的长裾,身上无多余的配饰。

除却面上有些尖锐的神色,倒是可以称得上五官端正,眉眼敦厚,不带丝毫邪佞之气。

对于无关紧要之人说的垃圾话,崔颂一向自带过滤功能,全当对方在迎风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