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曹操见他行事如此,脸色一沉。

作者有话要说:[1]共10字出自《三国演义》。

第152章 侄儿

许攸以谋逆罪被诛。消息传来的时候, 荀彧正与崔颂商讨民利公事。

待问明白前因后果, 荀彧久久未言。

那一日, 得知荀彧忽然被圣上召入宫中,崔颂隐约地察觉到其中的暗流。他立即拎了一壶酒,在荀彧家中等候。

荀彧归来后,虽面色与平日无殊, 但以崔颂对荀彧的了解, 他能察觉到荀彧藏在平静表象下的重重心事。

不管曹操是“初心已改”,随着霸业的渐成而动摇了匡扶汉室的志;还是“野心初显”, 从一开始就有了不臣之心,直到此刻才逐渐流露——他与荀彧之间,已然多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痕。

若二人维持现状, 不去触碰那道裂痕,或许还能保持表面的平和与宁静, 延续主臣之谊。

反之,一旦有人拿锤子在上方轻轻敲打, 细小纹路便会不断扩散,直至将二人四分五裂。

而这拿着锤子、顺着裂纹敲打的人, 正是汉帝刘协。

对于刘协这位末朝皇帝,崔颂有过好奇, 有过同情,却从未起过效死之心。

自小接受现代教育的他,知民权而不知皇权,哪怕穿越到封建朝代, “入乡随俗”,意识深处也对皇帝这一称呼起不了任何敬畏之心。

荀彧则不同。

多年的相处,既让崔颂深刻地了解了荀彧这位知交,亦解开昔日阅览史书时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