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03年的8月末尾上映, 维克托当时闲着没事走进了影院, 就稀里糊涂的把这部电影给看完了, 期间没有打瞌睡, 甚至觉得这部电影拍得不错。
他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个片段——女主角独自乘坐地铁, 寂寥又充满好奇的走进寺庙, 看着里面穿和服的和尚与信徒。
一个西方的女人静静的看着东方的寺庙,就像两个不同的文明在互相遥望。
而维克托早在相识前便开始遥望着胜生勇利,一个俄国男孩遥望一个日本男孩, 然后他们在圣彼得堡的冰场相遇,开始一同训练, 一同追逐花滑,他们竞争, 他们互相指点, 他在向勇利的心靠近却还不自知。
在经历过死亡空间的骤变后, 维克托在滑这个节目时更是有了新的感觉,那不同于滑《罗朱》时的深情与哀伤。
维克托自己也承认他的《罗朱》借助了勇利版本的《罗朱》中的情感, 否则他无法展现出那样投入的姿态, 而滑《alone kyoto》的时候, 哪怕那份表现力并没有《罗朱》那样悲怆而富有感染力,可一切情绪皆来自于他自己。
维克托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在表演里, 一切都自然而然,在他回过神之前,节目就结束了,无数人为他鼓掌欢呼。
他近乎茫然的看着周围,本能的向观众鞠躬、挥手致礼,然后下冰场、戴刀套,雅科夫在旁边夸他。
“做的不错,感觉比自由滑还自然些,早知道还不如选这首曲子做自由滑曲目。”
老教练也不是对维克托的《罗朱》质量不满意,事实上他觉得维克托今年的自由滑突破巨大,但问题在于那首曲子容易戳别人心窝子,而表演滑的这首曲子就绝对不踩雷。
遗憾的是维克托都特么拿着《罗朱》拿了青少年大奖赛和俄青赛的冠军了,现在换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