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每到年关,地主都要收粮,咱们也不列外,如是有那家里贫苦的,也就算了,孙儿不是那种为了要粮能逼人家卖儿女的人。可是要是那种日子过的滋润的,还欠债不还,孙儿就要请你做主了,”说完把一本账册拿出来,“这是历年旧贵们的欠债,从太-祖朝起直到您前几年,所有欠债的人家都在上面,黑笔写着的是那些有钱不还的,蓝笔写的是还不起钱的。”

皇帝翻开账本,甄家的欠债就在第一张上,皇帝打了哈哈,“你刚喝了甄妃的粥,这会就要追着甄家要银子了。”

“祖父说的什么话,我明明喝的是咱家的粥,管甄家何事啊?难道甄妃娘娘是用甄家的米熬得粥,孙儿明明喝下去的是贡米,贡米。再说了,甄妃进了宫就是咱家的人,还向着甄家不成,要是这样,我也没见到可儿把米家给我搬空送回荣王府啊,每次都是带着孩子来,连吃带拿从荣王府顺走了多少东西。”

皇帝笑笑,翻开了第二页,上面写着镇国公牛家,欠银三十万两,历年利息共计四十五万两三千。钱息共七十五万三千两。

“牛家,怕是还不上这么多啊。”

“要是他们家的孙子少纳几房妾,少赌几次球,少换几回衣裳,每年还一点,如今已经还完了。”

皇帝接着看第三页,上面是蓝字,太-祖朝吏部尚书借的五万两。

“这家人绝户了,钱都打水漂了。”司徒越闷闷的说。

皇帝点点头,第四页就是宁国公贾家,欠银加上利息一共是一百二十万零四千五百两。

“怎么如此多?”皇帝自己都惊呆了。

“太-祖朝那会朝廷穷,□□想着是为了老臣能住下好房子,大方的借出去了,但是国库就那么点,也借的不多,五万两。到了太宗朝,国库里有钱了,宁国公这一脉借了四次共二十万两。到了你当家做主这会,宁国公这一脉特别是最近二十年,共借了十六次五十万两。祖父,这钱是必须要回来了,这次出兵,耗费银钱二十万两,如今大军还没回来,伤兵还未安抚,这笔钱也不是小数。韩山要修水渠,运河要清淤,各处的城墙还要加固,各级官员的俸禄要发,哪个地方都要花钱。这些人,如是借钱为了正事儿也罢了,他们也不过是为了自己吃穿更好,那宁国府,父子挂个虚职,领着禄米,借着国库,于家国无功,于社稷无利,不追回这笔银子,日后宁国府彻底没落了,这笔银子从哪儿找补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也是就一章,最近很忙,更新就慢。

第26章

皇帝有点犹豫,把账册留了下来,把司徒越赶出了皇城。他作为一个皇帝,自然知道这这些钱早点要回来会更好,然而,他已经步入了暮年,回忆过去这种事情变得越来越频繁。那些逝去了人和事情萦绕在心间,让他变得故意不去看不去听,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一旦让司徒越动手,昔日的功臣之后就要流落街头,哪怕是滚滚骂名也拦不住司徒越追债的步子。皇帝站起来走到崇政殿的门口,揭开香炉的盖子准备要把账册扔进去,想了想又收了回来,就算烧了账册也不济于事,荣王早晚有一天要把这笔钱收回来的,他能拦了一次两次,拦不住他驾崩之后的事情。罢了,朕护你们一时护不住你们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