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则这二人读书天赋极高,将来未必不能出仕入阁。有这样前途似锦的同门师兄弟,于楠笙和黛玉二人也是一件幸事。

最重要的是这二人若好,楠笙与黛玉得助力。若将来坏了事,无论是谁也影响不到楠笙和黛玉。

毕竟他已病逝,楠笙与黛玉又是闺阁女流,所谓的师兄弟并不在九族和牵连的范围内

剩下的五人,有出身耕读人家的,有出身世族旁系的,有出身布衣寒门的,有出身三代商户之家的,也有出身微末小官家的。

他们有绘画天赋极佳,有心思灵活性子机灵的,有言谈稳重气度雅量的,有诗书画皆精,书生义气的,也有知世故却不世故的。

这五人皆有一个好处,就是年纪皆与楠笙相差无已,并且家居京城或京城附近。而在人品上,至今没发现有什么瑕疵之处。

林如海定要在这五人弟子名额里选一个人出来给楠笙做女婿,若楠笙最后一个都没选出来,这五人中定会有一个被替换掉。

其实这五人林如海都是极满意的,当然了,若不是他挑中了,也不会叫楠笙来选就是了。但婚姻大事不是儿戏,楠笙又自来是个有大主意的,若真他盲目的定下来,说不定会叫楠笙心生抗拒。

唉,说白了,就是这老头还是个一边嫌别人溺爱孩子,一边恨不得加倍溺爱自己孩子的。

╮(╯▽╰)╭

林如海考虑问题的角度,从来都能让楠笙惊赞不已。这种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宦子弟,估计这辈子最大的败笔就是结了一门要命的姻亲。

今朝林如海或主动或默许了宝黛这门亲事密而不宣,是因为林如海本身就不满意这门亲事,不宣扬也是为了将来有旁的出路时不至于坏了黛玉的名声。黛玉嫁宝玉,那就是个保底收秋的选择。

原著中林如海送黛玉去荣国府教养,黛玉身边没有可用之人,不能时时与林如海通信,便是通了信也是报喜不报优,弄得千里之外的林如海压根就不知道荣国府是个什么情况。

现在有楠笙跟她那超写实画一样记实的荣国府生活转播,林如海就算没看见黛玉在京城的生活,也对林如海各人各房的事了若指掌。

然后林如海对宁荣两府就不报任何希望了。

这个家迟早要完。

不是自己将自己作死了,就是最后日落西山落魄没落。

但以林如海的眼界阅历,荣国府现在的状态应该还能再坚持十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