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的案几在厢房的最前面,他上了年纪,也算是将死之人,又是个授业恩师,所以并不需要避讳男女大防。他坐在最前方,男学生和女学生都能看到他。
男学生在靠外的地方落座听课,女学生在靠里的那一半听讲。课毕,女学生直接从那边专门开的一道门离开前院,从后院女眷侧门进出。男学生则只能留在前院,只能走前院进出的侧门。
所以哪怕那位被林如海看重,并且暗示了一番,写了家书请家中长辈上门说亲的楠笙准未婚夫,与楠笙隔着一道竹编席墙,也不曾见过楠笙。
男方还有些好奇心,楠笙却半点没将那位师兄放在心上。最近她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寻找西洋大夫和陪黛玉熟悉那几位师妹上。
男弟子的选择上,林如海用了极大的耐心,方方面面都考虑了一回后才定下来的。女弟子这边,林如海虽说也用了心思,但大多的心思却都用在了这些女学生的父兄家世上。
能有机会学画的姑娘在这世上是极少数的,所以被父兄送来的姑娘家世最次也是当地乡绅家的女儿。
林如海选择女学生,一是不想让楠笙和黛玉太突出,二一个也是想要彻底的保护楠笙。
如果姑娘里不单只有楠笙会画,那楠笙就不是那出头的椽子。危险性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再一个姑娘们家世良好,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将来也都是名门贵媳。多结交一些人脉,于黛玉和楠笙百利而无一害。
毕竟楠笙的亲事解决了大半,黛玉总之林如海很不满意宝玉就是了。
贾琏一直留在扬州,他留下的目的,好吧,主要目的就是等着给林如海办后事。
所以每次看到贾琏,黛玉和楠笙的心情就特别的复杂。
楠笙已经收到了京城那边的信,也看了一回石玖信中说的消息。
乔家那位清温道人很有两把刷子,在净虚的帮衬下已经成功在凤姐儿那里挂上了名号。
在知道清温那边的进度后,楠笙便想着要不要借着秦可卿临死前的托梦再刷一回存在感。
最后在看到贾琏按时给林如海请安并且帮着林如海做些迎来送往琐事的份上,楠笙又给石玖去了封信。
信中的内容复制了秦可卿临终托梦的那几句话。
当然了,清温道人也不可能叫凤姐儿婶子。所以口气和用词都略改了些许。
前有秦可卿的梦,后又有清温相似的预警,凤姐儿在听完清温的话后,脸上便出现了一抹凝重。
置办祭田,这个听懂了。
不过可卿和这清温说的家里即将要有的喜事又是什么喜事?
对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又是什么意思?